一旗谈 | 每月聚焦一个热点谈谈
(2023年11月10日)
366元全年班独有
小旗说:一旗谈是旗帜遴选独创的热点话题讨论课,每月开展一次,聚焦当月重大的时政考点,社会热点,通过团队研究整理成遴选常考的模式,比如概括总结类,原因分析类,对策建议类,引导考生从每天的热点新闻中提取遴选的题源,以不变应万变,这样才能最终取得遴选考试的好成绩!
背景材料:本周“一旗谈”热点讨论:最近,在中小学生们中间,一款名为“萝卜刀”的玩具火了——上甩出鞘,下拉归鞘,伴随着机械结构的“啪嗒”声,刀刃收放自如,孩子们就这样手握萝卜刀一边甩来甩去,一边互相刺来刺去,在反复出鞘的啪嗒声中,仿佛获得了某种神奇的乐趣。作为一个玩具,萝卜刀的普及程度相当惊人。老师课间随机抽查,在小朋友们面前手一摊,每个人都老实掏出自己的萝卜刀。类似于“没有萝卜刀,你不配和我做朋友”之类的口号,也迅速在小孩子们中间流行开来。这一阵风来得蹊跷,短短时间内,“萝卜刀”绕过了家长,直接在小孩中完成了病毒式传播。成年人迷惑,“现在小学生玩萝卜刀就像当年跳皮筋一样,不知道怎么就全国统一了。”如何看待“萝卜刀”风靡,到底是“解压神器”还是“伤人利器”?请你就这一热点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366全年班学员讨论
小帆:
萝卜刀等重力玩具在小学生中流行,一方面因为小学生可以快速接收新鲜事物,萝卜刀新奇,解压,小巧好携带,便于同学之间交流分享。另一方面,现在小学生接触网络较早,萝卜刀通过网络传播成为网红玩具,受众面广。很多家长担心,玩笑似的“捅人”动作会不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会不会让孩子产生暴力倾向。其实我认为家长们应该放松神经,试想大家的童年都玩过玩具枪玩具刀玩具棍,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有有暴力倾向,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更多的是要靠全社会共同教育和引导。
一、政府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保障新晋“网红产品”的安全性。加强对产品设计,产品质量,产品材料的监管,确保玩具适宜小朋友玩耍。打击市场上流通的假冒伪劣产品,保护儿童玩具安全性。二、家长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通过班会等方式帮助小朋友们认识同学玩耍的尺度,避免伤害到朋友同学,家长也要时刻关心关注孩子成长,多和孩子交流谈心,引导孩子拒绝暴力,同时保护自己。三、市场要多开发新兴安全的儿童玩具,玩具厂商应多钻研多创新,开发适宜儿童玩乐的安全的,寓教于乐的新玩具。给儿童创造更丰富更快乐的童年。
老师点评:
从小学生本身和外部两方面分析“萝卜刀”流行原因,转而自然过渡,表明观点,对策从政府监管、家长学校、市场创新角度三方面论述,如果在对策之前有一句过渡句,对策三方面小标题提炼归纳一下会更好。
毛栗子的上班族:
萝卜刀玩具的风靡,一是由于网络信息发达,小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广,萝卜刀的使用就会迅速传播;二是现在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是比较大,萝卜刀有一定的解压效果,三是萝卜刀的设计颜色鲜艳,使用操作简单容易上手,携带也方便。我认为单从萝卜刀本身的危害性来说,可能没有铅笔,三角尺这些有尖角的文具的危险性大,但是学生使用萝卜刀玩耍的行为是不良的。因此,一是要加强教育宣传引导,让学生认识萝卜刀会带来的危害,引导学生注意日常言行举止,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尤其是用萝卜刀“捅人”这样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二是加大小商店的监督管理力度,对小商店购货渠道和销售进行监督审核,强化对货品安全性的检查,从渠道上限制。三是持续丰富精神文化建设,多组织开展一些趣味活动、科普讲座、实践活动、阅读分享等活动,多进行体育活动、兴趣培养,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积极向上的活动中。
老师点评:
原因分析分为三点,如果三方面原因能归纳出总结为三个鲜明的点,再展开论述会更好,观点明确,对策很具体也很详细。
萤火虫:
“萝卜刀”的风靡饱受争议,一方面给学生带来了快乐,一方面给学生带来风险,给家长带来担心。其流行的原因主要是:1.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从手账、咕卡……等玩具花样多变,但都是为了满足孩子爱玩的天性。萝卜刀的盛行,也只是为在玩中获得乐趣,从侧面体现出当下小学生学习的枯燥,以及对丰富多彩课余生活的向往。2.盛行背后是社交。中小学生是最容易产生流行和模仿效应的群体,一方面受从众心理影响,一方面是对潮流新鲜感的追求。3.商家的宣传鼓动。商家为了增加销售额对产品的宣传需要,打出了“见谁不爽就捅一下”宣传语。
对此,要理性辩证看待:
1.要正确引导。学校、社会、家庭加以引导,告知其存在的危险性,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任何玩具都会一定的风险,不能因噎废食。
2.禁止“圈养”。把课间休息还给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生活,让学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引导学生保持正确、积极的心态。
3.寓教于乐。依托玩具的机械结构和创客思维,普及玩具的原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引导学习相关知识。
4.加强监管。加大对玩具工厂、商家的监管力度,对玩具的开发设置必要的安全系数标准,同时进行安全提醒。
老师点评:
开头很好,从争议点破题,原因归纳时逻辑词需要注意一下,用辩证思维给出对策,要是中间过渡段结合题目可以适当展开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