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遴选选调交流群:QQ685358828
旗帜遴选官网:http://www.qizhijiaofu.com/qzindex-2.html

【一旗谈】
(2019.08.07)
今日话题:近年来,七夕被商家包装成“中国情人节”,但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年轻人对七夕节的认知越来越回归文化的本源。网络大数据显示,在七夕相关的内容中,“乞巧”这一关键词的热度较去年同比上涨37%,而“情人节”关键词的热度则较去年下降4%。七夕该不该过成“情人节”?你怎么过怎么看?
“一旗谈”学员精彩发言集锦

学员1
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不断发扬光大,国人的文化自信日益增强,对七夕的热度越来越高,对西方情人节的热度逐步减退。对于是否过还要过成情人节,我认为,应该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一是充分发掘七夕内涵,坚定文化自信。通过电视、报纸、微信、抖音短视频等方式,加强对七夕传统节日的介绍、宣传推介力度,增强传统文化感染力、吸引力,激发国人对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和喜爱。二是合理吸收外来文化,丰富文化内涵。我们对传统节日、传统文化要继承发扬,但同时也要注重对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进行合理吸收,为我所用,丰富中华文化内涵。三是注重传统文化转化,形成文化产业。要通过一系列七夕文化等创意创新产品的发布,引领过节新潮流,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实现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和现代商品经济有机融合。
学员2
近年来,“乞巧”文化被洋化为“中国情人节”等现象,一方面说明了传统文化的回归,七夕、清明、端午等传统文化节日开始慢慢取代洋节的概念,社会主流价值观已经开始正确的引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说明,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人民素质文化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在缩进。另一方面,目前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还较深,传统文化的发展流于表面,其精神内涵和实质需要进一步普及和引导。
在我看来,七夕节不仅要过,而且要过的有文化内涵,过的有传统特色。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活动,映射在社会文化层面也是可行的,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历史没有断层的民族”,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只有学习好、发扬好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增强文化意识,增进民族自信心,使我们的民族更有凝聚力,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昂首屹立在世界舞台!
学员3
七夕源自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的一个凄美爱情故事,展现了对爱情应当忠贞和赤诚的思想理念。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七夕也成了中国传统的一个节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文化也收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圣诞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也逐渐走进更多的中国普通家庭当中,甚至出现外国节日极度受追捧而传统节日倍受冷落的情况,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2005年韩国将端午申请为他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谓给了中国人当头棒喝,中国开始注重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扬,随着几个重要节日纳入法定节假日,国人对中国传统节日开始越来越重视,节日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文化古国,我们应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加自信,为继承和发扬好中国文化,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厚植文化自信理念,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政府应注重培养更多的文化传承和发扬载体,引导优秀国学文化进校园,传统文化应从娃娃抓起,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流入传统文化产业。二是创新文化新形式,引领文化潮流。中国文化不仅要守正更要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命脉,应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培育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中国文化始终走在世界前列。三是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一带一路建设,金砖国家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逐渐深入世界人心,中国人民需要更多的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为世界文明进步奉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学员4
七夕是中国传统经典故事“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在现代社会逐渐演化成“中国情人节”,作为传承古文化象征浪漫爱情的七夕节是值得过的。虽然当前七夕节存在商家过度炒作、部分年轻人忽视文化底蕴等问题,但随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宣传推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回归本源,作为一名年轻基层干部我会这样过七夕:
一、脚踏实地,踏实工作。不论是哪个节日,只要是工作日,都要守好自己这方田土,立足岗位,踏实工作。
二、学习文化,传承文化。学习七夕节关于“乞巧”等文化故事,了解传统文化节日的文化内涵,厚植文化底蕴。
三、参加活动,探索实践。积极参加组织活动,通过民间艺术表演和制作刺绣等小手工艺品加强对同事和朋友的联系,增进感情,推动工作。
学员5
从少女乞巧的民间传统,到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七夕节代表了中国传统对于勤劳和爱情的赞誉。
然而几年前,七夕节和中国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被冷落、被嫌弃、被不屑一顾。现在,随着中国文化自信的提升,也随着商业营销的策划,七夕作为“中国情人节”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接受,七夕背后的文化意蕴也被世人重新认可。
对于七夕的商业化,人们固然褒贬不一,但对于文化的传承而言,这种当下的关注和应用却是极为重要的。正如故宫博物院前馆长所言,文物不应该被束之高阁,应当让文物活起来。同样,对于传统节日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我们既要坚守文化之本,更要勇于创新创造,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首先,要挖掘文化内涵,立文化之本。让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精髓精要之处,去伪存真,使其成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补给,成为中华文化输出的坚实根基。
其次,要创新文化应用,活文化之用。要善于将传统文化与当下文化、当下热点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创造古代文化的当代记忆。既要重视内容创新,也要重视形式创新(电视节目、创意手办均可借鉴)。
最后,要加强文化宣传,扬文化之魂。国家社会都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宣传,输出高质量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帮助国人树立文化自信。
学员6
七夕节与西方的情人节不能完全等同,不应变成纯粹情人节。七夕节渊源和发展来看,七夕节除了包含牛郎织女的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外,它还来源于 妇女乞巧,是我国传统农耕女织文化的一种体现,七夕节有着中国独有的历史和文化情节,比之西方的情人节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更具民族特色的历史情怀。在全球经济同化趋势,传统文化日渐消逝的今天,能够继承、发扬和保护好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民族、社会及每一个公民都应重视的问题。因此不应任由具有中国特色的七夕变成纯粹的情人节。
七夕通过商家炒作被重视起来,又被重新认识其“乞巧”的历史渊源,说明一方面我国缺少相应弘扬和保护传统节日的机制,社会氛围不浓厚,另一方面说明公众对我国传统文化和节日认识不足,还反映出我国传统节日过节方式单调,没吸引力,甚至有的适应不了新时代,不贴近公众生活。
要想让传统节日既保留其根本又适应了新时代被广泛弘扬,应多措并举,形成合力:一、政府部门率先引导,广泛宣传。通过借助新闻媒体,以大众喜闻乐见形式宣传传统节日,科普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二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私人企业等民间力量,例如借助孔子学院多开展传统节日交流会,既能达到宣传效果又能通过交流取长补短;三增强创新意识,应将传统节日和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创新过节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同时有针对性开展节日活动。比如七夕节中央电视台可以推出《新时代的爱情观》邀请明星座谈的谈话节目,结合当下青年佛系婚姻爱情观的心态,结婚率占比很低、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现状,宣传正确的爱情婚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