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领取备考资料请添加助理微信

中国载人航天一如既往的稳当。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启程前往太空。停泊于T字基本构型的中国空间站后,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两个航天员乘组“胜利会师”。(旗帜注释:首段介绍了文章的背景:星河辽阔,再探苍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11月29日晚出征!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三位航天员将启程飞天,在太空“出差”6个月。他们的平均年龄达到53岁,是我国目前为止均龄最大的乘组。)
神十五任务是今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六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规划的12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的任务。神十五任务既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从神十五航天员这一次太空驻留开始,完成基本构型建造的空间站将进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旗帜注释:此次神舟十五号出征,将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四号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在太空“会师”,“面对面”进行在轨交接,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接力”与承前启后,书写载人航天工程新的一页。)
在中国空间站即将完成建造之际,神十五航天员飞出了自己的圆梦之旅。神十五乘组是空间站任务以来平均年龄最大的一个乘组,他们有着各自的飞天梦想。费俊龙在完成神六任务的17年后再度飞天,张陆是等待12年后首次出征太空,而对我国首批航天员邓清明来说,更是“振翅”20多年,与任务曾经一次次擦肩而过,此次终于如愿进入太空。神十五“圆梦”乘组的飞天轨迹,勾勒的是为梦想而坚持的奋斗足迹。邓清明坚守飞天初心,把永不停歇训练当作常态,也固化为姿态,对他来说,可以用一生去默默准备,但不允许当任务来临的时候却没有准备好。费俊龙豪迈自信,他说,虽然年龄最大,但我们的飞行本领一直保持在青春状态。(旗帜注释:常说十年磨一剑,对航天人来说,是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一代代人的坚守。1998年,33岁的费俊龙成为14名首批航天员之一,与他一起的,还有32岁的邓清明。二十多年来,航天员从而立之年到年过五旬,依然在逐梦苍穹的路上,亲历与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三步走”伟大征程。53岁这个年龄,对普通人来说,不算年轻了,对航天员来说,出征依然是少年,逐梦苍穹之心永远是年轻。此次乘组的指令长费俊龙说,“年龄虽然最大,但是我们的飞行本领依然保持在青春状态。”意气风发的背后是超乎寻常的艰辛与付出。费俊龙,2005年执行“神六”任务后,17年间体重没变过,始终保持备战状态;邓清明,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坚持训练25年、时刻接受祖国挑选;张陆,逐梦苍穹12年,只为飞得更高……)
空间站即将建成,这是一个民族飞天梦想的不断抵近。神十五的发射成功,为环环相扣、高密度高难度高风险的12次空间站建造发射,画上一个圆满句号。特别是自2021年4月底天和核心舱发射以来,仅用不到20个月时间,先后成功发射3个空间站舱段、4艘载人飞船和4艘货运飞船,在探索浩瀚宇宙的新征程上跑出了中国航天的“加速度”。(旗帜注释:中国空间站建成在即,这将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稳更远,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之梦将飞得更高更远。)
今年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30年,也即将完成“三步走”的梦想蓝图。在这波澜壮阔的征程中,正是一代又一代的追梦者,汇聚起每个人的涓滴梦想,以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和无穷智慧,用30年跨越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把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送上苍穹,成为“太空中最闪亮的星”,标注梦想可以抵达的高度。(旗帜注释: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锲而不舍地追逐梦想,中国载人航天不经意间已身处空间站时代。从1999年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往返太空、2003年中国人第一次飞出地球,到2008年航天员首次太空出舱、2016年航天员在太空驻留33天,再到神舟十二号航天员首次进入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太空生活长达半年……这些激动人心的瞬间,串起中国人钟情飞天、圆梦飞天的壮美轨迹,勾勒出中国航天事业攀登科技高峰、奋斗实现梦想的自信自强足迹。)
在探索浩瀚星空的道路上,追梦人永远青春洋溢。中国载人航天探索的脚步不会只停留在近地轨道,一定会飞得更稳、更远。新时代的航天人,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必将不断谱写航天事业壮丽篇章,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旗帜注释:嫦娥探月、天问问天、神舟逐梦、北斗环宇。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人从未停下对宇宙探索的脚步,探索宇宙,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不变的情怀与浪漫!未来,中国航天必将走得更稳、更远!仰望星空、北斗璀璨,脚踏实地、行稳致远。让我们一起,向不懈探索的航天追梦人致敬!)
1.神十五任务既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
2.费俊龙在完成神六任务的17年后再度飞天,张陆是等待12年后首次出征太空,而对我国首批航天员邓清明来说,更是“振翅”20多年,与任务曾经一次次擦肩而过,此次终于如愿进入太空。
3.在这波澜壮阔的征程中,正是一代又一代的追梦者,汇聚起每个人的涓滴梦想,以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和无穷智慧。
1.2022年4月16日,结束183天的太空之旅,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顺利返回地球。经过两个多月的恢复,他们再次走进公众视野。离开地球的半年里,神舟十三号创造了一项又一项新的航天纪录:中国女性首次出舱活动、中国人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神舟飞船首次快速返回等。这个由一名“60后”和两名“80后”组成的航天员乘组平安归来,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美收官,同时拉开了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大幕。请谈谈你的看法。
2.【颁奖辞】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
【人物事迹】我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2020年12月17日凌晨,一颗明亮的"流星"划过夜空,这是刚刚从38万公里外的月球带回月球样品的嫦娥五号返回器。1时59分,嫦娥五号带着1731克月球样品顺利返回地球,中国人终于实现了千百年来"上九天揽月"的梦想。至此,中国探月工程实现"六战六捷","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圆满收官。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人组成。2021年10月17日,航天发射次数一年内“首次突破40次”。
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2022年。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根据材料,请你结合自身工作,写一篇策论文。(1000字,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