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入“左右逢源”发展大势 推进“中部崛起”奋勇争先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赋予安徽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使命任务,为我们擘画了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图景。党中央作出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为我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我们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充分发挥安徽三大国家战略叠加“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勇立潮头、奋勇争先,着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三地一区”,努力交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皖”美答卷。
坚持向创新要动力,构建新兴产业集聚新格局。创新是第一动力,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我省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等优势凸显,应持续以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推动新兴产业升级发展,着力构建具有安徽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一要坚持“四个面向”建强平台,发挥我省创新策源优势,加快建设一批以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核心的自主科创平台,用好“科大硅谷”这一创新载体,发挥“中国声谷”国家级产业化平台作用,着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科创+产业”集聚区。二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结合我省产业需求,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加快探索市场化的成果转化应用机制,以“链长制”推动补链建链延链强链,着力解决“缺芯少魂”“缺门断档”等短板,为我省十大新兴产业注入强大发展动能。三要着力培育创新企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培育更多科技型龙头企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壮大产业创新发展的市场主体。四要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加快创新发展、产业集聚的制度改革,大力招引顶尖科创人才,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向新兴产业集聚,为建设美好安徽营造科技创新强大磁场。
坚持向改革要活力,拓展双向开放发展新空间。安徽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把区位优势变成发展优势,就必须向深化改革、深度开放要活力,强化国家战略引领,着力把安徽打造为内陆双向开放的新高地。一要主动融入一体化发展,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加强与沪苏浙重点领域融合,特别是在产业合作、创新协作、交通往来、生态共治、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推动各项发展要素充分流动,进一步拓展我省发展的新空间。二要坚持借船出海,用足用好深化改革开放关键一招,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全面提升自贸试验区开放平台能级、畅通开放通道、优化营商环境,深度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和新发展格局,努力建设全国内陆高水平双向开放引领区。三要加强中部省份区域协作,积极促进省辖市与中部地区城市结对共建、对口合作,加快基础设施联通,加快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力争在更大区域内优化人口、资金等要素的合理配置,充分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坚持向生态要潜力,探索全面绿色转型新路径。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部,是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安徽生态资源良好,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着坚实基础,要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要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一方面强化技术赋能,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和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深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另一方面积极谋划布局,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等绿色产业领域,培育和打造绿色产业集群。二要加强生态优势转化,不断拓宽我省“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把我省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发展新优势。三要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强化环境建设和治理,纵深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推深做实林长制、河(湖)长制、生态补尝机制,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的“安徽样板”。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蹄疾步稳。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我们方向已明、优势正显、路径已清,唯有锚定目标、勠力同心、驭势而进,方能在推动中部崛起上展现安徽气象、体现安徽担当、彰显安徽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