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旗谈】
(2020.03.25)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内餐饮业带来重创。随着各地陆续复工复产,不少地方开始提倡实行分餐制,分餐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疫情过后,分餐会成为潮流吗?记者采访发现,对于分餐, 有人双手赞成,也有人认为没必要。这道“分”“合”之间的 选择题,你会怎么看?
“一旗谈”6名学员精彩发言集锦
(2020.03.25)
“一旗谈”每次讨论后,旗帜训练营会根据学员发言情况,选出6名学员的精彩发言,进行收集汇编,并发给所有学员。请大家积极发言,争取自己的发言被选入前六。3个月后有惊喜哦!!!!!!
学员1
关于分餐问题,我认为应当辩证地看。
一、分餐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即分餐有助于防范风险。疫情防空责任就是泰山,应当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目前,疫情虽得到一定控制,但仍有外来病例输入、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未完全确定等风险因素存在,复工不可避免带来人口剧集,因此,通过分餐来加强疫情防空,是避免疫情防控战役滑坡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分餐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有些地方分餐使用一次性餐盒,因用餐者数量巨大、环保意识参差不齐、管理不到位,出现垃圾随手丢、白色污染加重等影响生态环境等问题。
三、我认为,实行分餐制度随着疫情防控战役的有效推进可立足当地实际,阶段实行、因地制宜,防止一刀切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和负担,也有助于防范风险于未然。
(点评:辩证地看待了问题,但是总体上比较乱,没有亮点,层次不清,可以多延伸一下,不能只是怎么看,还要具体谈谈怎么办。)
学员2
“分”与“合”看似是一道单选题,实则是一道辩证题。人们对于“分餐”与“合餐”的讨论,既表明此次疫情对人们生活观念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同时也暴露出了人们对美好健康生活的需求与传统习俗、观念之间的矛盾。这是新思想与旧观念之间的矛盾,也是传统与革新之间的矛盾。
在此次疫情中,合餐也暴露出很多弊端,比如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疫情、疾病的传播,不卫生,也不健康。相比之下,分餐制反而更健康,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文明就餐方式。然而,合餐制是中国传统的餐饮习俗,要想改变,也面临着困难。
我赞成分餐制,在推进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作用。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各级党员干部要积极带头示范,在饭店消费时,主动践行分餐,提倡使用公筷,通过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群众积极效仿。二是营造宣传氛围。卫健、市场监管、宣传等部门要多管齐下,协同发力,通过专项行动、联合督查,多措并举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众逐渐养成“文明分餐”的就餐习惯,不断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提倡“分餐制”既不能一阵风,也不能搞一刀切,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的需求,比如老年人的需求,比如火锅文化等,面对不同的需求,要立足实际,做好预判,不断建立健全健康文明就餐的长效机制。
(点评:点赞,结构全,层次清,尤其是提到新旧思想与观念的问题,举措也是比较具体。其他同学可以参照一下。)
学员3
2020年初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央及相关部门的部署下,人民万众一心,现已基本打赢疫情抗击战,各地陆续复工复产。为使复工复产顺利进行的同时充分保障人民的健康,各地纷纷出台现阶段防范疫情的方针,其中倡导的“分餐制”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分餐制”与我国居民一直以来的主要聚餐习惯相异,它指的是用公共餐具将菜分给同坐的食客,而非众人向盘中夹取的就餐方式。
相较于欧美国家的“分餐制”,轮流夹取盘中的食物,不仅活跃用餐气氛,充分尊重用餐各人的喜好和需求,还能减少菜品一次性分发到盘中产生的浪费。我国居民的这种就餐方式体现出中国人热情好客、真心对待亲友的性格,反映出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和谐、友善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然而,疫情当前,倡导“分餐制”有助于减少人与人的密集接触,符合当前社会实际和文明社会的新风尚,体现出人民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对于此问题的争议,我们应看到:“分餐”仅是对就餐方式的改变,而无论采取何种形式,一起用餐的亲友之间的情谊并不会消减。
(点评: 提到分餐制的大背景,尤其是对分餐制进行了比较好的阐释,但是思考深度不够,结构层次还需强化。可采用怎么看,怎么办的方式作答,你的答案大段在进行背景试论述,没有精准破题。)
学员4
2003年的非典时期,社会上刮起了分餐热,但是伴随着疫情的结束,分餐制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分餐制又重回大众视野,让我们感受到了分餐的必要性,分餐本就是一种良好的就餐习惯,如何让这种就餐模式成为我们生活的习惯而不是疫情下的防控措施, 让“舌尖上的文明”落到实处,需各方同筑
广泛宣传,瞄准“全方位”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等科技媒介将分餐的好处、必要性、不分餐的危害以公益广告、短信消息、“市民一封信”等方式广泛的宣传,;相关部门除了发出分餐倡议外要制定相应的餐桌文明行为规范,号召大众文明意识的培养,文明观念的树立,文明行为的养成。农村地区是推动公筷分餐的薄弱地区,有必要在农村实施餐桌革命,加强健康知识的科普与宣传,在农村社区张贴海报、标识、将分餐知识广而告之,提高群众的接受度。
加强监督,打好“组合拳”相关部门要跟进监管,定期开展餐厅安全卫生检查或者评比活动,将是否提供分餐或者公筷公勺等服务纳入餐厅考核标准,同时落实好奖励和处罚机制。
创新管理,注入“新引擎”作为餐厅企业主体可以创新餐桌服务,在原本老旧的就餐模式上提供更多的选择。比如火锅店可以提供一人一个的小火锅,也可以在大火锅的基础上提供公筷,公勺;传统的大盘菜可以按人数进行分装摆盘,也可以在原来基础上提供公用餐具。
(点评:很多亮点,比如“舌尖上的文明”,也讲到需要着力和加强的点,但是有个建议:以后一定要分条进行阐述,这样比较好找点,也会给人逻辑清晰的感觉。)
学员5
我认为分餐制会成为未来的趋势。
这场疫情能够将最注重过年相聚的传统在一夜之间改为在家待着共同抗疫,从有利于公共健康安全的角度来考虑,那未来分餐制的推广将更不是困难。实行分餐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正确把握“新”与“旧”的关系,做好分餐制和合餐制的结合。分餐制是新形势健康安全的需要,可以阻断很多疾病的传染,比如幽螺门杆菌等。合餐制是我们的传统在活跃气氛的同时也能体现出彼此的关心,比如互相夹菜等。我们可以考虑采取合坐的形式,把每道菜都放上公筷,每个人用公筷自主选择私菜。
二、正确把握“大”和“小”的关系,做好分餐制的宣传工作。要利用融媒体做好分餐制好处的宣传,采用动画,微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倡导分餐制这个大方向。同时,从小处着手宣传,在微信朋友圈、各种微信群推广倡导;举办一些“分餐制你我在行动”等社区活动,让更多老百姓了解到分餐制的好处。
三、正确把握“想”和“怨”的关系,做好分餐制的制度完善。从源头上给与分餐制的政策支持,强化科技支撑分餐制。在餐馆等聚餐多的地方给与餐饮企业分餐制补贴,把餐具换成分餐制使用的餐具。在超市等卖餐具的地方提供分餐制的产品,充分发挥要素作用。制定6—15人的聚餐分餐制标准,发放分餐制餐饮优惠卷,建立分餐制企业台账,让餐饮企业和群众双丰收。
(点评:还可以加上分餐服务上的“加”和“减”;行业标准的“破”与“立”。)
学员6
我认为分和合都有各自的存在的合理性,当务之急是恢复餐饮业复工复产,促进餐饮业回春。中华文明五千年,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筷子文化,合餐带给我们的凝聚家庭合力的情感,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家风的传递,因此合餐对中国人而言有深远的意味。虽然合餐在当下可能会存在感染病毒的风险,但是这种就餐形式不会消亡,它带给中国人的凝聚力与团圆的意味也会存在。但是就目前而言,分餐制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促进餐饮业回暖,因此在特殊时期采取特殊的就餐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就餐时注意人与人的间隙,以及不要相对而坐就餐等,营造安全的就餐环境,是度过防疫阶段的有力举措,这也将为以后餐饮业的繁荣兴盛打下基础。
就疫情阶段推广分餐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为商户统一印制、张贴宣传海报,宣传分餐制对防止传染的作用,提高人们防疫意识,另一方面,督导商户扩大顾客就餐间距,间隔摆放桌椅板凳,对环境进行消杀,测量顾客体温后入店就餐。其次,加强督导,对未进行分餐制的商铺进行警告严重者可予以停业整顿,以营造健康安全的就餐环境。
(点评:另一方面和其次都是讲的督导,条理上需要更清晰些,每个点尽量不要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