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资料扫码获取】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更好地践行‘容’字,就是要进一步扩展开放的胸襟。”在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各类风险和挑战加剧的态势下,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才是各国携手推动经济复苏的人间正道。(旗帜遴选注释:首段通过金句开头,再引用李强总理的讲话,强调了开放包容的文章主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当今中国面向世界的胸襟和理念概括为“胸怀天下”,它展示的是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的大国胸怀。过去二十年,中国—东盟在战略互信、制度型开放、经贸实效、多领域合作等方面取得诸多历史性突破,地区经济在一体化进程中快速增长,得益于各国始终以开放促合作、以包容促共赢。在“两个大局”(旗帜遴选注释:指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要抢抓战略机遇,坚持开放包容,加强团结协作。(旗帜遴选注释:本段强调了开放包容、胸怀天下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我们要抢抓战略机遇,坚持开放包容,加强团结协作。)
牢牢把握平等相待的睦邻友好大方向。《淮南子•泰族训》有云:“大足以容众。”***指出:“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正是在这种兼容并包的文化背景以及外交方针指引下,中国与东盟合作取得一系列成果,20年间贸易额增长了16.8倍,地区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从2002年的6.1%上升到去年的21.5%,双方已连续3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累计双向投资总额超过了3800亿美元。中国—东盟关系已经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双方坚定遵循的协商一致、互不干涉内政、照顾彼此舒适度等东亚合作原则,正是中国—东盟合作成功的宝贵经验。(旗帜遴选注释:本段阐释了我国坚持睦邻友好的原则,与东盟国家协商一致,促进双方贸易额迅速增长。)
牢牢把握开放发展的民生福祉大目标。开放不仅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渠道。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框架内取消7000多种产品关税,90%以上商品实现零关税;2003年,中国和东盟双向人员往来仅为387万人次,2019年双方人员往来超过6500万人次,20多亿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回望历史,中国与东盟国家有着延续千年的深度交融;观照当下,开放发展的红利持续释放,各民族生活实现互嵌式发展。广西要充分利用好中国与东盟国家人文相近、人缘相亲的天然优势,聚焦教育、文化、出版等民生领域,主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国家战略,让开放成果更多、更广泛地惠及双方20亿民众,让双方友好的基础更加坚实。(旗帜遴选注释:本段阐释了广西坚持开放发展,促进中国-东盟地区的人文交流等领域合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牢牢把握合作共赢的经济发展大环境。在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前景愈加黯淡的背景下,2022年东盟经济增长率高达5.1%,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近两个百分点,2023年仍将达5%左右,(旗帜遴选注释:该数据可以成为对安慰经济发展的素材积累。)其通过加速内部经济整合抱团取暖,增强了抵御冲击的韧性,凸显的增长优势更是成为全球经济灰暗图景中的一大亮点,这足以说明合作共赢才是大势所趋。广西作为东博会、峰会的永久举办地,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融入世界,持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抢抓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稳步推进、RCEP全面生效、国家大力支持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等重大机遇,不断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要在数字转型和绿色发展等重要层面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旗帜遴选注释:本段阐释了广西作为东博会、峰会的用久举办地,要利用好国家的政策优势,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
壮美广西迎天下,潮涌八桂向海兴。东博会和峰会已走过“黄金十年”“钻石十年”,正迈向“镶钻成冠”的新未来。只有在未来合作中不断更好地践行“容”字,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对外开放大局,才能以新时代壮美广西一域之光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全局添彩。(旗帜遴选注释:尾段通过金句开头,阐释了广西要利用东博会、峰会的机遇,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