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资料扫码获取】
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9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提出双方要更好地践行“亲”字,进一步深化感情的交融。这是双方合作的总基调,也是未来共抵风雨、共谋发展的深厚根基。(旗帜遴选注释:本段通过引用李强总理在东博会、峰会的致辞上的金句,说明了要践行“亲”字,进一步深化感情的交融。)
“亲”字意指感情深厚、关系密切。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缘相亲,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情谊。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2年来,双方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交往与互利合作日益深入,尤其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10年来,中国和东盟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命运与共的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省区,具有与东盟合作的独特优势和良好基础。面向未来,更好地践行“亲”字,就要进一步深化感情的交融,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互助互利、共同发展,把“和”“合”传统理念付诸彼此相处之道,把修睦合作的薪火世代传承。(旗帜遴选注释:本段阐释了“亲”字含义,再论述中国-东盟之间命运与共的关系,紧接着落脚到广西的区位优势,要进一步深化感情交融。)
更好地践行“亲”字,就要充分利用好各种对话合作平台。通过高层互访、定期会晤、会议、论坛等多种交流平台,常见面、多交心,可以增进彼此信任,深化互利合作。中国同东盟建立了包括领导人、部长、高官在内的完整对话合作平台,20年来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的高层次会议、论坛等在南宁举办,通过一系列以“南宁”命名的中国—东盟合作文件,形成中国—东盟沟通的“南宁渠道”。面向未来,中国和东盟要丰富拓展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对话、弥合分歧、增进共识,打牢共同发展的感情基础。就广西而言,要主动服务国家外交战略,推动“南宁渠道”升级发展,在促进中国与东盟政治、外交、经贸、文化等多领域交流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旗帜遴选注释:本段阐释了要通过交流合作平台,加深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共识,推动“南宁渠道”升级发展。)
更好地践行“亲”字,就要扩大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只有加强人文交流,方能促进民心相通。人文交流不仅是中国和东盟各国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更是跨越历史长河,推动中国和东盟面向未来、相向而行的不竭动力。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人文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广西是中国招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在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建立了8所孔子学院,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和汉语教师志愿者为东盟国家提供汉语及文化教学。广西与东盟国家缔结了57对国际友城,居全国首位。面向未来,中方将同东盟一道,以2024年共同举办“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为契机,扩大文化、旅游、培训、青年等领域合作,不断增进人民相知相亲。以此为契机,广西要精心打造文化“走出去”品牌,丰富提升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等系列文化交流合作平台,继续办好中越边境大联欢等活动,推进中国—东盟教育开放合作试验区、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支持南宁市建设中国—东盟人才城。(旗帜遴选注释:本段阐释了广西通过建立孔子学院、招收东盟留学生,缔结国际友城等方式,加强与东盟国家在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
更好地践行“亲”字,就要进一步发挥好展会的作用。展会的直接功能就是通过商品展销、经贸洽谈,促成贸易和投资合作,为企业提供商机。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促进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注入了新活力。第20届东博会组织签订投资合作项目470个,总投资额4873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占比超过65%,活动场次、项目数量、投资总额和制造业投资占比均创历届新高。面向未来,要进一步发挥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和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展会的作用,为双方企业搭建“永不落幕”的交流合作平台。广西要积极打造东博会、峰会升级版,从服务“10+1”向服务RCEP和“一带一路”拓展,在货物贸易便利化、服务贸易开放发展、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等方面提升服务能力。(旗帜遴选注释:本段阐释了要通过东博会等展会,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促进广西积极“走出去”,提升服务能力。)
上下同欲者胜,上下同兴者盛。更好地践行“亲”字,需要政府、企业和民间各方良性互动,完善体制机制,形成强大合力。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局外人,都应为中国和东盟国家人缘相亲尽一份责,共同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旗帜遴选注释:尾段通过金句开头,再呼吁要践行“亲”字,强化各方互动,积极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升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