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font-weight: 400; font-size: 16px; max-width: 100%; color: rgb(51, 51, 51); text-align: center;"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0.544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text-indent:="" 32px;=""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em;=""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全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者系辽宁省鞍山市委书记余功斌)
人们常说基层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而文山会海、督查考核泛滥、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过度留痕的“痕迹管理”等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既让广大基层干部深受其害,又让人民群众深为反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违背党的初心使命、动摇党长期执政根基的顽瘴痼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针对矛盾和问题来推动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倡导的工作方法。我们要坚持治标治本有机结合,通过治标,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各种表现,该纠正的纠正,该禁止的禁止;通过治本,查找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理想信念、工作程序、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毫不放松地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坚持靶向精准发力,用治标的利器解决问题。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从基层反映的情况看,痕迹管理、文山会海、填表报数、多头督考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基层干部疲于应付,空耗大量精力,服务群众质效大打折扣。我们必须以壮士扼腕的决心,靶向发力、剑指积弊,以硬措施把松绑减负工作推进到位。一是把非必要的会议减下来,加强会议计划管理,设定“无会日”“无会周”,倡导“1小时会议”,简化会议程序,突出解决问题,注重会议实效。二是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实行年初发文审核预算,强化过程审核,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及简报一律不发。三是减少基层报材料,建立行业基础材料档案,共享基层数据信息,避免报表繁、多头报等问题。四是规范各类挂牌,对机构挂牌作出量化要求,实行总量控制,不合要求的牌匾一律摘下。五是严格审批督导检查,厘清党委督查、政府督查和部门监管之间的职能界限,减少名目繁多的督导检查,做到有事必应、无事不扰。六是严控微信群数量,每个单位尽量少建微信群,8小时之外不在群内布置工作,不在群内发布秘密信息。七是严格对照各单位部门职能边界,梳理应开具证明的清单,清单外不予开具。八是树牢强基导向,严管向基层借调人员,对不得借调情况作出制度性安排,确保基层力量在编在岗、履职尽责。
深化治理体系建设,从根子上形成治本的长效机制。很重要的就是强化系统思维,通过深入推进市域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和智慧赋能,着力解决资源配置在“上”、治理服务分离、权力责任脱节等问题,让基层有“力”做事、有“人”做事、有“权”做事、有“条件”做事,让干部“脱虚向实”,从筋疲力尽却虚头巴脑的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扑下身子到改革发展的一线去,实实在在为群众谋福利,为地方谋发展,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一是理顺“三种关系”。理顺架构权责,推动各级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理顺组织架构、厘清权责边界,确保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理顺块与块的关系,明确上下级政府的权责关系,不能把县、乡两级政府应该承担的工作推到村(社区)。理顺条与条、条与块的关系。厘清部门之间、机关与事业单位之间、部门内设机构之间的权责边界,制定权责清单,确保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清单之内有职责,清单之外无权力。厘清治理主体职责边界,健全各主体之间互动机制,坚决减掉不必要的重复、减掉人为的推卸责任,推动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二是把党的领导贯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可以在市县乡三级分别设立市域治理中心,在村(社区)设立市域治理网格化工作站,联动发挥市级党委“指挥中心”、县级党委“一线指挥部”、乡镇(街道)党(工)委“行动队”、村(社区)党组织“驻地工作队”四级党组织作用,引导推动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多样化、多渠道、多层次参与市域治理,实现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下沉基层、延伸一线。三是建设网格化管理体系。按照“全要素、全领域、全覆盖”的要求,把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延伸到社会最小单元,实行党务、政务、服务一体化运行,统一收集信息、发布指令、调配资源、考核评价,实现“一网兜起大小事”。强化网格员队伍建设,形成自下而上的问题收集机制、自上而下的问题解决机制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党委政府与群众、企业、基层充分互动交流,形成信息搜集、信息处理、结果公开、效果评价的闭环体系。四是数字赋能。整合智慧党建、智慧城市平台、综治中心、12345平台、网格管理等现有信息系统,统筹公安、交通、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各领域视频监控资源,打造涵盖数据共享、智能搜索、统一监管、监测预警、分析研判、联动指挥、行政问效等为一体的市县乡三级市域治理平台,把政务数据都归到一个功能平台上,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屏指挥”,切实让基层干部少跑腿,让信息数据多跑路。五是强化督导落实。强化纪检监察部门和督查部门的监督检查作用,按照权限、职责范围,该是哪一级就由哪一级落实,该是哪个部门就由哪个部门推进,防止工作当“二传手”和责任“甩锅”,在每一级都形成办理、监督、问效的闭环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