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资料和课程私信课程顾问老师】
信长星同志在参加南通市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24年1月24日)
昆林同志代表省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体现了“真正挑起大梁”的担当,我完全赞成。
过去的一年在江苏发展史上有着特殊意义,在总书记关怀指引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实现良好开局。在这一过程中,南通发展也迈出新步伐。到江苏工作以来,我到南通调研三次,七个县市区都走了一遍,总的感受是南通发展活力足、潜力大,即便是在去年压力大、困难多的情况下,也对全省经济发挥了积极支撑作用。讲到南通,大家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两句话:一句是“沧桑巨变”,生态环境之变,背后是高质量发展之变;一句是“南通好通”,通江达海通上海,意味着好的发展前景。新的一年,南通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新时代最大的政治、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为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一、心怀“国之大者”,用好国家战略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去年,总书记两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寄予很高期望;中央也明确,资金投入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优势地区在高质量发展上能快则快、挑起大梁。南通作为长江新出海口和长三角北翼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要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把准定位、把握机遇,在国家政策调整中抢抓机遇、做好工作准备。特别是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已经破题,得到国家发改委明确支持,这是“家门口”的机遇,要深入研究谋划,进一步争取支持,尽快展开实质性推进。二、强化创新驱动,建设面向科技前沿的现代工业名城。历史上,南通成为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得益于张謇以世界眼光展开实业救国的探索;新时代,南通要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面向科技前沿,发展现代工业,助力更多优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使民族工业发祥地焕发新活力。一方面,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聚焦船舶海工、高端纺织、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下功夫提升创新能力、突破核心技术、推动智能制造,练就更多的“独门绝技”;另一方面,要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中抢抓机遇,明确产业主攻方向,找准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切入点,加快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三、坚持江海联动,打造特色优势鲜明的现代海洋产业。长期以来,江苏发展重心都在沿江,现在沿海基础设施、港口能级显著提升,沿海产业发展、“水运江苏”建设也展开新布局,省委还将就向海发展作进一步研究。南通在江苏沿海发展基础最好,要发挥江海交汇优势,加快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统筹好近海、远海、深海远洋布局,既巩固传统优势,也把握好海洋科技发展新趋势,培育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产业。四、厚植生态底色,构建发展后劲更足的绿色产业板块。南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很大,要进一步落实长江大保护部署,推动沿江生态环境发生新的变化。要努力实现产业发展与绿水青山和谐共生,涌现更多金山银山。要加强“碳关税”“碳足迹”等研究,大力推动零碳负碳技术研发攻关及应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使“南通制造”的“含绿量”更高、潜力后劲更足、发展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