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旗谈】
(2019.05.29)
今日话题:
2016年6月6日,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自2016年6月6日起实施。近些年,国家积极推进家庭医生服务,各个地区也在积极推进家庭医生服务。关于推进家庭医生服务,你怎么看?
“一旗谈”6名学员精彩发言集锦
(2019.05.29)
“一旗谈”每次讨论后,旗帜训练营会根据学员发言情况,选出6名学员的精彩发言,进行收集汇编,并发给所有学员。请大家积极发言,争取自己的发言被选入前六。3个月后有惊喜
哦!!!!!!
学员1
1、实施家庭医生服务,是实施健康中国,提高居民医疗卫生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举措。借助政府部门力量“敲门入户”,让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让居民真正拥有自己的健康“守门人”。2、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盘活基层医疗资源,带动业务显著增长;3、对于广大接受服务的人来讲,能有效改变就医理念,提升健康意识。
(从不同主体出发讲了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要性)
学员2
要始终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放在首位,避免“一刀切”,力戒层层加码、形式主义和超越实际的指标要求,重点在签约服务的协议履行、政策激励、交流互动、宣传引导等方面提质增效,要持续强化履约意识,认真落实协议约定的权利义务。
(提到服务质量是第一位,质量保障,发展长远)
学员3
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我们面临着严峻的医疗卫生挑战,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医疗机构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调以人为本,面向家庭和社区,提供连续、综合、长期的服务,是新形势下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有效途径。但是,现实中存在着全科医生的数量不够、签约服务质量不高、签约服务的宣传力度不够,与居民的预期较高存在差距等问题。为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满意度。一是完善政策,加强对家庭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二是提升能力,合理设置签约服务内容,突出签约重点人群,开展分类指导。三是推广先进地区经验,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学员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家庭医生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解除健康后顾之忧的基础上,将生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释放其他投资和消费需求,有利于预防和控制疾病,更有利于拉动增长和扩大就业,促进健康与经济社会建设相协调。家庭医生制度的完善,还能有效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效果暂时没有显现出来。原因在于家庭医生水平有限,小病用不着,大病看不了。
(引用总书记的讲话很棒,详细阐述了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要意义。
从根本上纠正长期以来形成的就医无序化及倒金字塔现象,还是要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学员5
当下生活节奏愈发加快,加上职场压力、环境污染等诸多不良因素,显著影响国民身体素质和生命健康,并且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国民医疗问题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更是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命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行动。开展“家庭医生”模式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推进医疗改革、提升服务水平和强化健康保障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路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注重分类施策,强化协调联动。家庭医生不同于医院坐诊医生,其服务对象和工作性质相对固定,作为居民健康的观察员,其职责更多的是“防治结合,预防为主”,所以应当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家庭医生的服务资源,并与社区管理部门做好协调联动,提前预防,及时介入,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第二,加大宣传推广,争取居民支持。在社会公众的传统印象中,无论是大病小情还是头疼脑热,都倾向于直接到医院就医。由于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缺少必要的信任和理解,卫生服务部门和医疗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对“家庭医生”模式的宣传力度,详细介绍服务优势,给人民群众吃好“定心丸”,真正实现小病不出门,既方便了百姓,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有利于缓解大型医院的就诊压力,合理统筹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第三,注重考核管理,提升服务质效。病人求医,医生诊治,医患双方从来都是一个相互联动的利益共同体。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必须紧紧牵住“家庭医生”服务质量这个牛鼻子,才能赢得深入推广的群众基础,让“家庭医生”真正成为群众健康的守护人。要加强对“家庭医生”的考核,通过对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回访以及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直接掌握服务质量的实际情况,并将考核结果运用于对医生本人的职业评价,倒逼“家庭医生”积极改进。
(从针对性服务,扩大宣传,注重考核多方面施策,很具体)
学员6
国家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一项民生工程,是发展成果由人民享有的表现,体现了共建共享原则,但同时也能注意到其中存在的问题。1、流于形式,群众获得感不强;2、医务人员不足,导致一人签约多户,加重医务人员工作负担;3、考核机制不健全,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要将这项工作做好我认为要通过以下几点措施;1、按照年龄、病种进行分类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2、统筹医疗资源,控制每个医生的签约数量;2、制定奖惩机制,促进工作开展,增强群众获得感。
(提到分类管理很棒)
老师
家庭医生服务主要特点是对居民进行持续性、全过程健康照护,以及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规范的慢病管理,但是很多群众对家庭医生的服务不了解,以为一旦签约,居民有病就会等到上门服务。
2016年印发的《关于推进...指导意见》指出,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面临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慢性病高发等诸多挑战,以医院和疾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群众对长期、连续健康照顾的需求。同时,居民看病就医集中到大医院,也不利于改善就医环境、均衡医疗资源、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等。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证明,在基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新形势下保障和维护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家庭医生以人为中心,面向家庭和社区,以维护和促进整体健康为方向,为群众提供长期签约式服务,有利于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让群众拥有健康守门人,增强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为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奠定基础。
同时国务院2018年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从加快人才培养、提升基层全科医生待遇等方面,全面推进全科医生制度落地,为家庭医生签约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们还可以加上提升家庭医生的薪酬,拓展职业发展前景,全面提高家庭医生的吸引力,让更多人医生转为家庭医生服务来谈。另外根据行业特点完善家庭医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制度,提升专业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家庭医生在基本医疗卫生中的作用和典型事例,有利于形成家庭医生良好的社会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