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旗谈】
(2019.04.24)
今日话题:近日,#虹桥机场玻璃被粉丝挤碎了#登上热搜。据称,有十几名艺人出入上海虹桥机场,场面堪比春运,粉丝过于热情,把自动扶梯的玻璃挤爆了。有评论称,在社会公共空间出现的令人侧目的“春运式接机”是粉丝们展示力量的一个典型场景。粉丝力量崛起是现代社会的新现象,满足了人们的个性需求,有其合理性。但其在缺乏自我约束时,有时体现出缺乏宽容和优雅、流于偏狭和富攻击性的亚文化特征,容易形成公共秩序难以约束的力量。对此,您怎么看?
“一旗谈”学员精彩发言集锦
学员1
粉丝接机挤碎机场玻璃,巨大的粉丝威力,让人们不得不再次关注粉丝这一特殊群体。回想近两年的新闻事件,从来不乏“粉丝”群体的身影,从聚众接机、登机前退机票、机上追星扰乱飞机行驶等,粉丝群体的兴起,让追星从个人喜好演变成为一种群体行为。而娱乐资本的裹挟,又让粉丝群体不可避免地与流量、经济紧密联系,粉丝经济就此产生。
近来年,粉丝经济带给人的印象总是负面居多:流量造假扰乱文化市场,盲目追星扰乱公共秩序、网络谩骂滋生网络暴力。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粉丝作为这个时代新兴的社会现象,在经济消费、社会动员、情感聚集等方面都展现出雄厚实力。粉丝经济合理引导,才能释放潜能。
一方面,通过“硬手段”规范粉丝行为。政府应针对粉丝公共行为出台相关法规,赋予机场、治安民警等权力,特别是针对机场等粉丝追星聚焦地,应完善和落实粉丝接送机、跟机管理制度,对于扰乱公共秩序等不负责任的追星行为严厉打击。广电总局要出台相关政策,对“以妨碍公共秩序赢取眼球”、“流量造假”的艺人进行约谈问责,同时可建立“艺人德行黑名单”制度,规范娱乐市场秩序。
另一方面,通过“软影响”引导粉丝行为。娱乐公司以及偶像本人应合理引导,提倡理性追星,杜绝扰乱公共秩序、恶意攻击他人等信息,鼓励正向追星文化。出行大型活动应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备,同有关部门一起做好秩序维护工作。同时,新闻媒体要做好媒体监督,抨击不良粉丝行为,树立正确的舆论引导风向标。粉丝自身也要理性追星,以有素养的个人行为做自家偶像的代言人。
(思路清晰,观点辩证,行文流畅,分析到位,措施有针对性。)
学员2
虹桥机场上演“春运式接机”,将自动扶梯玻璃挤爆,给粉丝和旅客造成巨大安全威胁,体现出机场安保系统防范化解风险能力不足、粉丝团体的组织松散、明星团队的引导缺位等问题。
疯狂追星行为大多出现在青少年群体,所谓“粉圈”充斥着攻击性、造谣、人肉、批斗等恶臭行为,粉丝经济更是使得骗钱、诈捐等行为藏污其中,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而许多成年人却抱着“都是小孩子闹着玩”的心态认为无伤大雅并未引起重视。因此建议:一是建立粉丝接机登记制度。粉丝团体组织50以上接机活动必须向机场进行登记,方便机场统筹安排安保人员。二是提升机场防范化解风险能力。春运式接机引发安全事件,难保真春运不会故态复萌,要加强机场在大量人流集中情况下的应对能力。三是加强与粉丝团体沟通联系。引导娱乐公司明星助理与粉丝团体头领加强联系(粉丝头领事实上是一种职业,有钱赚的),签订责任书,以保证粉丝安全为第一准则,合理周全组织粉丝活动。四是注重青少年思想引导。教育部门、家长、娱乐公司、粉丝团体多边发力,引导青少年理智追星,远离不健康思想和活动侵袭。五是加强对粉丝团体的监督。对粉丝团体实行和其他社会组织一致的登记、管理、监督制度,要求完善粉丝团体组织结构,杜绝人肉、批斗、有组织性造谣、骗钱等行为发生。
(对于粉丝团体运营模式有深入思考,针对此事提出了五点有针对性的建议。行文逻辑上可再严谨一些。)
学员3
终究是流量能变现为利益、趋利的心理造成的粉丝乱象。
治理要抓根本,要从治理娱乐行业的灰色地带、黑色收入抓起,要净化娱乐行业的土壤,才可能生出健康的枝丫。
治理要抓重点,娱乐明星是载体、经纪公司是操手、粉丝群体是受众,三个方面都要下狠功夫,从思想教育、行业规范、处罚惩罚多方面入手。
治理要抓长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变现状就应做长远规划。从业人员设置门槛、要对经济公司资质进行把关、要对从业过程进行检查监督。
总之,要为群众提供一个健康有益的文化行业还任重道远。
(对此事件有态度和批判,部分用词比较生动。阐述偏向泛泛而谈,需进一步完善。)
学员4
粉丝角度来看,其实理性的粉丝是大多数,但理性的大多又是沉默的,所以普遍大众对粉丝的印象,其实是往往对“激进派”粉丝的印象。一个突发事件不是偶然,必然有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一方面,粉丝大型活动,成员确实比较杂乱,即使是正规单位,组织动辄成千上万人的活动,都是一件吃力的事情;另一方面,组织方(既有明星官方、也有粉丝会)出于利益目的,主观上不想控制事态发展,客观上难以控制粉丝行为。这使得明星线下活动乱象丛生。
(从粉丝群体特性和组织方两个角度分析了事件原因,运用了主客观分析法和主体分析法。)
其他学员金句摘录:
随着各种新媒体形式新业态的迅速崛起和壮大,单靠政府很难建立密不透风的风险控制体系,需要新媒体企业同样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只有各社会主体共同达成维护公共利益的共识,担负起肩头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才能把风险拒之门外。
政府要做的是不应该让偶像明星成为唯一的追捧对象,我们很多的大国工匠,也应该有粉丝,不然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就会扭曲。
老师提示:
什么造就了粉丝的狂热?从既有的粉丝研究来看,“荷尔蒙”是关键因素。大多数的粉丝都集中在青少年,而大多数的粉丝的性别会集中于女性。这也从一个方面反应了社会上那些边缘的、不被重视的非主流部分,更需要通过粉丝文化找到集体的力量和话语感。
不管是粉丝文化还是粉丝力量,都不能仅依靠单一行政手段简单约束或打压,破解类似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必须协同推进“国家政府顶层设计—社会组织中间层媒介—人民群众基层共治”三方面主体在“三共”治理格局中互动共通、协同推进的作用,深度回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的客观事实,回应新时代一系列新变化、新问题、新挑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必将推进形成“良善之治”的社会格局。
加入我们,一起畅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