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旗谈】
(2019.04.22)
今日话题:近日,一段“一线工人安全帽”的视频短片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掀起了关于“工人安全帽是否安全”的大讨论。视频中,窦师傅拿两个安全帽对撞了一下,黄色安全帽帽壳一下子被撞破。尽管在视频引发广泛关注后,窦师傅发微博称,这顶帽子不是工地发的,是自己买的,但据调查,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廉价劣质的安全帽,对此您怎么看?
“一旗谈”六名学员精彩发言集锦
学员1
安全帽一碰就碎,安全帽不“安全”,看似简单的产品质量问题,实则关系的是安全生产、人身安全、民生保障的大问题。一碰就碎的安全帽暴露的是产品市场监管不到位、生产企业安全管理意识不足、工人自身维权意识淡薄等问题。
落实安全生产不能流于形式,应从多方面加强监管,提高意识,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一是发挥市场监管利剑作用。强化生产、流通领域质量安全监管,严把质量关,阻断劣质产品生产流通;二是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通过强化宣传、完善制度、严格考核等手段坚决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作用;三是严格问责及处罚违法主体。对安全事故责任人严肃问责,切实提高安全自律意识,严厉惩治生产、销售、购进劣质安全帽等关系安全生产的违法行为。四是促进社会共治局面形成。多种宣传、加强引导,提高社会各界安全生产意识,尤其提高一线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鼓励群众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举报,形成社会共治格局。
(言简意赅,观点明确,表述流畅,用词精准。)
学员2
国家对于安全帽的生产和使用早在2007年就出台相关国家标准,对安全帽安全防护性进行了规定,而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廉价劣质的“非标”安全帽,说明廉价安全帽的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这一标准和实际的错位,暴露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和安全帽市场缺乏有效监管,导致安全帽不安全问题沉积已久。因此,破解安全帽不“安全”的问题,需要多方合力,综合施策。
一要科学设置,动态更新相关标准。对于已经出台的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及时进行动态更新,确保标准贴近实际,增强标准设置的科学性和实操性。
二要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企业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通过开展专项培训、警示教育、督促相关责任人取得安全生产相关资质等方式,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
三要强化企业职工安全意识。提高个体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新进员工三级安全教育,明确岗位操作规程及风险点,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四是源头治理,严查“非标”安全帽生产销售。借鉴浙江省“非标”电动车治理有效经验,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公安、应急管理部门等部门联合开展“非标”安全帽专项整治活动,从生产、销售环节入手,大力整治安全帽市场,建立长效机制,畅通举报渠道,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比如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信箱、邮箱等,有奖征求举报线索。
(措施具体,有针对性,提出借鉴浙江省“非标”电动车治理经验,思路新颖。)
学员3
"安全帽不安全",视频中窦师傅拿的黄色安全帽并不是建筑工地发放的安全帽,因为向窦师傅这样的"零工"并没有资格领取工地发放的安全帽。建筑工地的正式人员更不会使用类似窦师傅使用的安全帽。
像窦师傅这样的"零工"在全国各地的建筑工地大量存在,他们有个名字叫"农民工"。为了生计,穿梭于城市里的各个劳务市场,他们入职门槛很低,只要有力气就可以。他们做的是最底层,最危险的工作,但得到的报酬和安全保障是最低的。
"安全帽"事件反映出了:1、我国的建筑行业不正规,建筑企业主体责任缺失,无安全意识,工地监理形同摆设,未尽到监理义务。
2、政府市场监管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充斥于线上线下市场上的劣质安全帽未进行严格检查,不能形成长效机制,而是等视频曝光后才突击检查,市场商户躲猫猫式迎接检查。
3、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不乐观,尤其是农民工就业更难,农民工和企业地位不对等,对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敢争取。
4、政府劳动部门缺乏监管,致使很多无良企业赤裸裸的欺负农民工,使农民工长期处于无保险、无保障、无安全的境地。
(通过“安全帽事件”以小见大,对现象级视频进行深入剖析,引申出行业不规范、就业形势不乐观等深层次问题。部分用词有失偏颇,表达需要更规范和严谨一些。)
学员5
食品安全、商品质量安全话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如果说连安全帽都不“安全”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就无从谈起了。
建筑工人是城市的建设者,祖国的繁荣发展,我们的安居乐业,与他们的辛勤劳动密不可分。 他们穿梭于钢筋水泥之中,用高危劳动换我们安全舒适,我们更应该竭尽所能为他们的安全提供保障。因为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建筑工人的安全帽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保护人的头部,减弱头部受坠落物引起的伤害。可以说,关键时候一顶安全帽就能换回一条鲜活的生命。
我们常说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权是我们无可推卸的责任。
一是聚焦企业主体责任,在严把质量关上下功夫。要牢牢牵住企业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这个牛鼻子,在加强企业安全教育上做文章。要形成安全帽的行业质量标准,严格出厂管理,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二是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在严格执法上下功夫。质监部门、安监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管理,要将监督覆盖到生产、销售、使用的全过程。要建立不良企业黑名单制度,让在安全问题上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的企业寸步难行。
三是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在共建安全氛围上下功夫。要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引导人民群众增强安全意识。要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四是严格责任倒查机制,在严肃问责上下功夫。要紧紧抓牢问责这个“杀手锏”,对因安全帽质量而造成的安全问题,要按照“一案双查”的要求,既追究企业主体责任又追究部门监督责任。
安全是人民群众一切物质与精神追求的前提和保证,我们只有齐心协力、多措并举地抓安全,才能够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篇入情入理,对策全面,表达流畅,用词生动,适当扩展即成一篇优秀策论文。)
学员6
安全帽是否安全,关系到一线工人的生命安全,近日一段安全帽碰撞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引发了人们对安全帽安全性的质疑。
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1.安全帽生产质量不达标,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2.碰撞实验不科学,具有偶然性。
针对这一问题的主要对策有以下几点1.安全帽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安全标准进行生产,提高产品的安全性,2.企业要加强工人的安全教育,防范于未然,3.政府加强对安全帽生产企业的监管,以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
(针对生产企业、用工企业、政府部门不同主体提出应对措施,对于原因的分析部分表述不够清楚,需要进一步完善。)
其他学员金句摘录:
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以 “零容忍”的态度, 重点落实生产安全和消防安全用品隐患整治,彻底排查有效防控。
源头治理,难在“治”。利益的驱使、监管的缺位使得“治”理难。
互联网新经济业态的发展,不仅对互联网行业自我行业规则的制定提出了紧迫性的要求,也对监管部门适应新局面与时俱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