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免费获取备考资料】
一旗谈 | 每月聚焦一个热点谈谈
(2023年12月7日)
366元全年班独有
小旗说:一旗谈是旗帜遴选独创的热点话题讨论课,每月开展一次,聚焦当月重大的时政考点,社会热点,通过团队研究整理成遴选常考的模式,比如概括总结类,原因分析类,对策建议类,引导考生从每天的热点新闻中提取遴选的题源,以不变应万变,这样才能最终取得遴选考试的好成绩!
背景材料:本周“一旗谈”热点讨论: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的推进,室外健身器材在农村越来越普及,配备健身器材的文体小广场甚至成为一些行政村的“标配”。但是,由于建设之后疏于管护,有的健身器材“超期服役”“缺胳膊少腿”,有的健身场地杂草丛生,篮球场变成了晾衣场晒谷场,健身器材成“弃材”的现象并不鲜见。城乡差距大最直观的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大,其中,体育设施的差距尤为显著。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提质增效,也为农村地区公共场所的健身器材设施配置升级提供了契机。然而,在一些乡村安装健身设施之后,随着时间推移,原本享有赞誉的民生项目因无人维护而面临“虎头蛇尾”的尴尬,既为当地群众埋下健身不成反“伤身”的隐患,也受到各方诟病。请你就这一热点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366全年班学员讨论
山河故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2035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乡村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应该抓好落实工作。为乡村配备健身器材本是一件好事,却出现了器材变弃材的现象,主要暴露了以下问题。
一是相关部门疏于管理。没有做好后续管理维护,缺乏制度约束,导致健身器材未发挥应有作用,反而变成群众的晾晒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超期服役和缺胳膊短腿器材,屡见不鲜。三是政策措施宣传不到位。村委会和乡村群众思想上不够重视,对相关政策措施、体育锻炼的意义、器材的使用和维护缺少宣传,群众也没有自觉参与健身和保护器材的意识。
综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严格制度约束。建立农村健身器材保护制度,明确责任到人,及时发现问题,对发现问题却不解决的要予以通报批评。二是开展多种宣传。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健身的意义,邀请本村党员干部和网红带头锻炼,并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发布健身器材使用科普视频。三是开展多样活动。可组织相关赛事,分类设置奖品,激发群众参与健身的热情,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基层力量。
老师点评:
开头提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2035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的目标和任务“非常好,小现象见大政策,总结了三个方面原因,归纳准确,但是最好不要用“相关部门”,因为题干明确是在基层(乡村),可以从主体上更加明确。第二个原因可以再斟酌一下,是不是可以和对策第二点对应起来?从引导群众爱护设施的角度。对策提得很具体,整体很不错。
毛栗子的上班族:
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有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强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乡村人文发展,文化广场的建设,健身器材设施的安装都极大的丰富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但是城乡差距依然存在,一是思想认识存在明显差距,农村居民对健身器材设施的保护意识薄弱,再加上农村居民有农活需要干,感觉已经达到锻炼的目的,不一定非要健身器材进行锻炼。二是缺少专业的维护人员,器材时间久了会出现损坏和老化情况,农村地区没有专门的人员对器材进行管理维护,在没人看管维护的情况下,设施就会出现被占用和损坏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需要积极采取措施,让健身器材发挥作用,推动乡村公共服务建设。一是加强宣传,提升农村居民意识,持续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刻认识健身器材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让健身器材真正的被使用起来。二是强化管理,完善管理制度,配备专人维护管理健身器材,明确器材的范围,不允许器材进行体育锻炼以外的其他用途。三是加大投入,这项民生工程应持续发展,及时对已经损坏的器材及时更换维修,并定期进行维护。
老师点评:
开头用“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有力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引入,很不错,“但是”前面最好有一个现象分析的过渡,原因两点归纳得很具体很不错。原因到对策过渡得很不错,对策可以再具体展开一下,宣传上如利用短视频平台发布健身器材使用科普视频,管理中可以制定制度,具体责任到人,有专门的资金用于后期维护等,加大投入上是不是可以结合一些乡贤捐赠、志愿者活动进行清结等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