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1日,新疆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11月1日,我国第22个自贸试验区——新疆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我国在西北沿边地区设立的首个自贸试验区。新设立的新疆自贸试验区分三个片区,包括乌鲁木齐片区、喀什片区、霍尔果斯片区。这3个片区均有重点枢纽口岸。
2.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出征,将建设新科考站。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踏上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本次南极科考任务首次由3船保障,“雪龙”号和“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从上海出发,“天惠”轮货船从江苏张家港出发。本次考察将建设罗斯海新站,是我国在南极的第5个科考站。
3.11月1日,国内首艘多功能铺排船“交通建设九号”在浙江台州举行下水仪式。该船全长116.6米、型宽25米、型深6.3米、设计吃水3.5米,是目前全国排水量最大、智能化最高的绿色低碳多功能铺排船。
4.11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以构建“以竹代塑”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抓好竹林资源培育、竹材精深加工、产品设计制造、市场应用拓展等全链条全要素协调发展,有效提升“以竹代塑”动能、产能、效能,推动“以竹代塑”高质量发展,助力减少塑料污染。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产品质量、产品种类、产业规模、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重点产品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与2022年相比,“以竹代塑”主要产品综合附加值提高20%以上,竹材综合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
5.10月31日,全国单县最大高海拔风电基地投产。10月31日,国家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华电新能盐源公司白乌风电项目12万千瓦机组全容量并网发电。至此,国家千万千瓦级凉山州风电基地项目之一——盐源县集中式风电基地12个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投产,总规模达108.9万千瓦,成为全国单县最大高海拔风电基地。
6.11月2日,国内最大液化天然气储罐投入使用。11月2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在山东青岛投产,这是国内容积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罐,并将储罐国产化水平提升至95%。
7.11月3日,习近平向第五届中美友城大会致信。习近平指出,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力量源泉在人民友好。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是深化中美人民友谊、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载体。自1979年缔结第一对友城关系至今,中美已经建立284对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40多年来,两国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密切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8.11月3日,我国科学家研制出首个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11月3日,经长期联合攻关,由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戴琼海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突破传统芯片的物理瓶颈,创造性提出光电融合的全新计算框架,并研制出国际首个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ACCEL)。
9.11月3日,我国海上首个超高温超高压气田生产平台安装就位。11月3日,我国海上首个超高温超高压气田生产平台——乐东10-1气田生产平台已完成海上安装,投产后,高峰年产量近6亿立方米。这对提升我国海上复杂油气资源开发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0.11月3日,我国科研人员研究提出帕金森病靶向治疗新方法。11月3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神经调控疗法,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了精准靶向干预的全新方法。
11.11月4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11月4日,我国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将于2024年1月1日开启商业首航,这也让我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有能力建造大型邮轮的国家。“爱达·魔都号”的交付标志着我国成为集齐造船业“三颗明珠”,成为可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的国家。
12.11月4日,中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11月4日,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中国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等4个工程全部申报成功。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4项。
13.11月5日,首届学青会在广西南宁开幕。首届学青会以“逐梦新时代 青春更精彩”为主题口号。会徽取名“青春飞扬”,整体造型为一个拼搏的青年运动员形象,展示出我国体育特别是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成就,融入了广西壮族图腾元素之一的“牛角”以及象征奥运精神的“圣火”元素。吉祥物以广西北部湾珍稀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为创意原型,分别取名“壮壮”“美美”。
14.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致信。习近平强调,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需要各国同舟共济、共谋发展。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将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希望进博会加快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功能,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充分发挥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作用,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更好提供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服务,助力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合作共赢惠及世界。
15.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李强表示,习近平主席专门向本届进博会致信,重申了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自举办以来,积极联通中国和世界,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不断增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属性更加彰显。
16.11月5日,国内高铁隧道最大直径盾构机在江西南昌始发掘进。11月5日,在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的新建昌九高铁天祥大道隧道始发井口,随着“英雄号”盾构机刀盘缓缓转动,天祥大道隧道开始掘进,这标志着国内高速铁路隧道最大直径盾构机正式出征。
17.11月4日,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会徽、吉祥物以及主题口号公布。本次赛事会徽整体为乒乓球拍图形,以金沙太阳神鸟为球拍、成都武侯标志为手柄、彰显成都文化特色的同时大气简约,进一步强调了成都与乒乓球之间紧密的联系。吉祥物“乒乒”设计灵感来源于四川大熊猫,整体呈现大熊猫击打乒乓球的运动形态,将大熊猫与乒乓球运动结合,表达了成都人民对乒乓球运动的喜爱。赛事主题口号“成都,乒向未来”,表达了国际乒联与成都对于乒乓球运动未来的美好憧憬。
18.11月6日,习近平会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习近平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9.11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科技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方将弘扬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与各国共同挖掘创新增长潜力,激发创新合作潜能,强化创新伙伴关系,促进创新成果更多惠及各国人民,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主题为“共建创新之路,同促合作发展”。
20.1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方案》提出,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提出了“坚持积极稳妥、坚持因地制宜、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安全降碳”4条工作原则,以及2025年、2030年的主要目标。
21.11月6日,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开幕。11月6日,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在河南郑州开幕,本次大会会期3天,以“感知世界 智创未来”为主题。作为河南首个世界级产业发展大会,传感器大会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持续助力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