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旗说:一旗谈是旗帜遴选独创的热点话题讨论课,每月开展一次,聚焦当月重大的时政考点,社会热点,通过团队研究整理成遴选常考的模式,比如概括总结类,原因分析类,对策建议类,引导考生从每天的热点新闻中提取遴选的题源,以不变应万变,这样才能最终取得遴选考试的好成绩!
背景材料:本周“一旗谈”热点讨论内容:近来夜宿博物馆兴起,“博物馆”与“夜市”揉杂在一起,夜宿博物馆是与珍贵文物的深度接触,增加参观者的体验感和沉浸感。有人说这是一次文博活动的大胆创新,值得肯定;也有人说是过度娱乐化,不赞同。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366全年班学员讨论
zero学员:
“让文化活起来”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各地各博物馆各文化场所的探索与践行。我认为博物馆开启夜间模式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是活化资源的需要、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生活的需要,也是扩大文化服务供给的题中之义。当然,也要避免过度娱乐化、作秀等成分。还可从以下几方面探索:一是时间维度上,优化运营,确保兴得准。开展调研,从人流、车流上进行控制,排摸辐射人群,可进行问卷、网上调研,优化运营模式,调整人员出勤时间,确定合理的开放时间。二是宣传维度上,创新方式,确保兴得起。夜间博物馆开启,需要人流做支撑,通过活动策划、主题展览等形式丰富体验,可通过提前预约、限流入园等模式,设置家庭区、单人区、体验区、夜宿区等特色区块,保障体验感参与度。三是服务维度上,加强配套,确保兴得稳。加强值班力量,提供住宿场所,延长公共交通时长,做好灯光照明提升,开设夜间餐饮服务区,做好后勤安全保障。让文物走进百姓生活,让夜博点亮缤纷城市,让我们一起沉浸在华夏5000年文化的浓厚美丽中。
老师点评:
答的非常认真,整体内容看下来。准备完善,思路清晰,并且围绕“兴”做了三个小标题,开篇也对此事进行了明确表态,为你点赞。
学员炎炎:
夜宿博物馆,不仅可以与文物深度接触,了解历史文化脉络,也是一次文博活动的大胆创新,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推动作用,我认为值得点赞和推广。通过夜宿博物馆的形式:1、为文化传播注入创新活力。从展览为主升级到体验、感悟,更好沉浸式体验文物带来的穿越时空的冲击,推动历史文化的传播;2、为文化发展注入经济动力。增加文化周边产业的发展,带动本地及外地游客来博物馆体验,增加经济效能。但是在夜宿博物馆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1、文物的安全保护问题;2、宣传推广问题;3、监督管理问题。为更好推动“夜宿博物馆”的发展,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完善硬件设施,做好旅客安全保障。设置夜行灯光、休息区、茶水区等,保证旅客的安全及体验感、舒适感;2、科学安排人员,做好文物安全讲解。合理安排博物馆工作人员夜班工作,对参观游客做好安全讲解,提示保护文物及做好馆内设施的保护工作;3、加强宣传推广,做好文博产业推广。通过官媒、微信公众号、抖音、头条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实现夜宿博物馆及其周边产业的长久发展;4、加大监管力度,做好文化收益的监管。通过阳光账本等形式,做好各种收入的阳光监管。
老师点评:
先是肯定做法,再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框架很完整。但在问题的提出上,建议再扩充一些会更好。
学员尔木水:
博物馆作为传统文化的出口与载体,夜宿博物馆更是文化守正创新的体现。“博物馆”与“夜市”的融合,为大众提供了新的休闲场所和娱乐方式,丰富了城市的夜生活,也优化了文化消费产业链,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但网上出现了“夜宿博物馆过度娱乐”的声音,也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改进方向。第一,博物馆夜场不能简单打开大门,应"有备而开",要开发符合休闲、体验、教育需求的多业态产品,为公众提供更具文化、创意、互动的休闲场所和方式,需进一步丰富夜游体验,对现有的游览路线、游览方式、表演内容、游客互动等规划进行提档升级,增强游客的沉浸式观感。第二,政府部门也需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探索"三权分置"、政府投入+慈善公益、"大馆带小馆"等新发展模式,探索博物馆公益单位与市场机制相融合的务实举措,以社会力量的"活水"为博物馆发展带来活力,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馆一策"方式,制定奖励办法,激发创新活力。
老师点评:
建议的内容,是经过一番思考的,无论是开馆条件还是发展模式,谈的都不错。但既然为热点讨论,说的不够完善,一是存在的问题缺失。二是建议的举措最好再多一点。
学员金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桥梁。“夜宿博物馆”是践行总书记“让文化活起来,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重要论述的体现,是文物活化的创新方式的体现,更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体现。
“夜宿博物馆”既为文化传承开辟的了新的思路,又为文物的保护带来新的挑战。一是持续推进文物活化利用。鼓励各地博物馆结合实际打造互动式、沉浸式参观体验,如“大唐一日游”、“重走清明上河图”等,通过线上“云直播”+线下“实地游”方式打造无障碍博物馆,依托数字化技术、AI技术等讲好文物故事。同时要结合新的参观模式,做好文物保护升级、游客财产安全保护、公共服务设施配备等工作。二是加大对文博事业的扶持政策。注重人才培养,对从事文物修复、文物讲解、文物收藏保护等专业人才给予奖励资金,确保文博事业后继有人;强化资金倾斜,鼓励各地区、各行业建立高水平博物馆,对打造水平优、带动效果好的博物馆并给予一定奖补资金,同时设立文物修复、安保等专项经费,升级馆内相关系统,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三是加强文化宣传引导。利用媒体、广播、“两微一抖”等平台,宣传各地传统文化和文物故事,同时引导游客保护和爱护文物,文明参观;深入挖掘、开发文创作品,制作文物玩偶、明信片、手办等,讲好当地传统文化以及文物背后的故事,营造“人人都是文化爱好者,人人都是文化传承者”的社会氛围。
老师点评:
框架和想法谈的没有大问题,但是内容和热点结合不密,“模板化”痕迹比较重,此题是夜宿博物馆,那么应该就是通过文物保护、区域划分、人员值班等方面多考量。
学员中南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出“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只要确保文物安全、法律法规允许,应该允许博物馆在教育和服务等方面大胆创新,推进文物活化利用,适应人们文化需求品质化、主体化、个性化、复合化趋势。夜宿博物馆从聚焦文物本体的欣赏价值,转变为汲取文物所承载的全方位价值,从展览为主到体验、创造、娱乐兼存,各种有效服务应运而生,把文物背后的故事讲出来、流传开来,从而完成从看“展览”向看“文化”的转变。 下一步做好博物馆创新性转化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提升文创设计开发与生产品质,将深度研究与创意阐释相结合,推出体验型、探索型、收藏型文创产品。2.完善展陈运营方式,开展联合展览、巡回展览、网上展览,探索策展人制度,打造优质展览品牌。3.挖掘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深入实施“博物馆进校园”项目,让更多中华文明优秀成果走到人民群众的身边。
老师点评:
和上一位同学存在一样的问题,夜宿读书馆和让文物活起来的概念还是有不同,虽然比创新做法是为了活跃文物,但在谈建议时,更应该从可能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上着手,从而点题。
学员朱桥松:
本周“一旗谈”热点内容:近来夜宿博物馆兴起,“博物馆”与“夜市”揉杂在一起,夜宿博物馆是与珍贵文物的深度接触,增加参观者的体验感和沉浸感。有人说这是一次文博活动的大胆创新,值得肯定;也有人说是过度娱乐化,不赞同。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博物馆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承载着浓缩的历史,彰显着现代的文明。夜宿博物馆,极大的提高了博物馆的利用率,给予了上班族与学生更多的在博物馆交流学习的空间。夜宿博物馆,是夜市经济与博物馆的糅合创新,让参观博物馆,不只成为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成为一种文化体验。夜宿博物馆,虽娱乐却不过度,文化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又重新融于生活,在这种不失严肃的融合中,文化找到了一条更新的传承之路。
作为全新的尝试与探索,夜宿博物馆也要深入做好各项宣传与服务工作,充分促进活动进学校、进社区,积极学习其他经验,做好各方面的服务管理,让夜宿博物馆,成为“博物馆奇妙夜”而不是“博物馆惊魂夜”。
老师点评:
非常肯定同学参与本期讨论,也说明了自己的看法。但热点讨论的框架,建议从立场表态-存在问题-剖析原因-意见建议这个顺序来谈比较好。
学员卢国峰:
首先我认为夜宿博物馆值得肯定,不同于博物馆正常开放时的走马观花,一是夜宿博物馆更能让参观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二是更能体现城市的包容性,夜市是生活、是娱乐,博物馆是艺术,夜宿博物馆是生活和艺术完美结合的契机;三是能够让游客用更少的时间享受更多的服务,能够打好旅游牌。
看到好处的同时,也要加强服务管理,一是加强博物馆管护力度,加强服务人员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二是在做好服务的同时也要加强游客文物保护意识,不能为了娱乐伤了文物;三是规范夜市运行,尤其不能出现高价宰客现象,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老师点评:
虽然内容没有其他几位学员充实,但比较具体,可以贴合热点来谈,说到夜宿有可能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这点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