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正式给学生开始上课了,课前交流的时候我已经把学习目标和大纲给了她。我是计划用4堂课的时间把她的答题语态给尽可能理顺,纠正答题习惯,减少“嗯啊”出现频率,减少重复语句(当然这也需要她课下做大量训练和努力),同时用4堂课的时间优化综合分析题目答题思路,强化逻辑关系,规范答题内容。
昨天晚上主要讲的是社会现象分析题,一共3课时的课,我上了4个课时(1对1的课程是按照课时收费的,多的1个课时是自己的义务劳动啦)。首先解决答题重复、“嗯啊”多的问题,我在学生作答,嗯啊多的地方果断打断,告诉他哪里是思路不对、没有接上,哪里是习惯性停顿,哪里的语言逻辑不通,所以反复重复(学生有点恼火,这个题目答得很不顺利,不过没有办法,要解决习惯问题,一开始是很痛苦的),在多次打断后,我让他重新思考,缓慢作答,每次要“嗯”的时候就进行停顿,在2次纠正后,同学的“嗯啊”减少了很多,虽然停顿多了一些,答案有些超时,但是这是纠正的必要步骤。同时我也要求他课下练习必须要手机录屏,自己统计“嗯啊”的频次和重复语句,一开始不要怕停顿和答题慢,过一段时间就会好很多。
然后是帮他优化答题思路。其实基本的思路框架都是差不多的,定性好是不好,谈危害(正面的谈影响、意义),分析原因,最后谈对策或建议。学生也是这么答的,不过整个作答充满了模板和套路,并不是一个高分作答。比如这道题目:“现在出国游的人数越来越多,但一些人在航班上打架、文物上刻字、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让中国的文明大国形象受损。近日,国家旅游局出台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游客的6类不文明行为将被“拉黑”,不文明行为将被留下记录,必要时向公安、海关、边检、交通、人民银行征信机构通报,对该办法能否取得实效,引发热议。对此,你怎么看?为什么?”学生在作答的时候,先表态说,我认为出台这个办法很有必要。这就是典型的模板化作答,像这种国字头的文件肯定很有必要出台啊。学生后面的否定面分析也聚焦在臆想《暂行办法》哪里不好,通报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整个作答既模板还不深刻,在否定面分析还理解偏了。政策分析题目也分很多种,这属于对国字头文件的分析。像这类问题,你要建立一个逻辑框架是:国家出台的政策的原因(简述),升华到一个大的政策下来分析并定性(比如这个题目可以升华为“这是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社会治理的积极举措和有效方式”,要比回答出台政策是正确的是不是要好很多)。阐释引发热议的原因,正反两方面,正面来说明大家关注此话题,(热议的正面基本上可以套路作答为:体现了大家对此问题的关心和热望,办法关系到每一个人具体的行为规范,关系到提高游客文明素质......);对国字号政策的否定面分析,一定要从落实层面,有没有配套措施,能不能执行下去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对策。跟同学把国字头的政策分析题目的答题框架梳理完,她告诉我,她原来机构的老师没有这么详细的进行过系统分类......
虽然至上了1晚上课,但是能够明显感觉出同学想要逆袭的那颗心,也能感觉到她的点滴进步。加油,同学!我们一起努力,共同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