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旗帜的冬雪老师,昨天夏老师给我推荐了一个江苏学生来参加我的试听测评课。前期和这个学生交流了一下,她上了某笔的线上班,感觉自己学的不够扎实,又来参加我们1对1面试学习。笔试压线进面,需要逆袭。接手这个学生之后,我就想用日记的形式来记录考生的成长的点点滴滴,于是有了这个系列。先立个flag:我们要逆袭上岸!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和小A同学一起走上打怪之路,争取面试当中逆袭上岸。来吧,我们一起来见证这个过程!
小A同学是受过系统训练的,果断一道中档难度的题目先来看看学生的状况。具体题目是这样的: A市发生肺炎疫情后,其他地区陆续出现肺炎病例。B市卫健委举办全市范围内的疫情防控的部署会,现在让你在部署会上围绕“疫情监测,救治准备,宣传教育,值班值守”这四个词,结合社会现象做一个三分钟的发言。
先来说一下学生作答的情况,如果按照江苏这边打分区间(60-85)来打分的话,这个同学得分只能在72分左右。她的回答,能看出她是受过训练的,知道这是一个演讲题,答题框架也基本上靠谱。但是她身上问题很多,在形式上,总共2分55秒的回答,有40余个“嗯、啊”,13个“就是说”等词语,还有7句重复语句;在答题思路上,最大的问题是审题不清,答题不准,把这个题目答成了讲话而不是发言,整个语态语气都是上对下的布置工作(在后面的交流中才知道,原来老师从来没讲过发言和讲话的区别);在具体答题内容上,疫情监测这一部分答得还不错,救治准备方面答成了怎样救病人,完全忽略了物资的准备,宣传教育没有想到要对舆情进行监控等点,值班值守就是提要求,没有提到自己怎么做。
她现在这个情况,对基本的面试知识和答题框架是了解的,但是想要提高自己的成绩,就需要在答题形式上进行突破,同时要优化答题思路,细磨答题内容,打造答题亮点。优化答题思路方面,主要靠老师,我会把所有的题型的思路框架进行详细的梳理,帮助学生审清题,用对思路框架,同时对学生作答的每道题目的逻辑思路框架进行规范和优化。在答题形式方面,因为距离面试还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完全可以把口头禅戒掉。让他自己答题时进行录像,想不出来的地方,停顿也不要说“嗯,啊”等语气词,同时每天至少读2篇我们提供的范文,来锻炼自己的语态。细磨答题内容方面,我会对他答题的每句不适合的语句进行标注和纠正,从而规范自己的答题内容。
和学生一番交流后,她说知道我们1对1有点晚,上了那么长时间的面试辅导课,老师点评他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超过3个小时。当时她显得比较焦虑,我很确定的告诉她,因为距离面试还有1个月的时间,1对1辅导是可以给他解决掉80%以上的问题的,只要按照我说的做,完成好作业是一点问题没有的。就此敲定了5000多元长线班的学习课表,让我们俩一同努力逆袭上岸!
题外话:99%的学生面试前都会参加培训,75%的学生答题的思路和思考方式差不多,但是面试现场依然会有高达10分以上的分差。最主要问题在于每个考生的基础素质和领悟能力是不同的。线下的工厂化培训后,15%左右的同学可以触类旁通,将模板化的作答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但是大多数同学缺乏这种天赋,走向考场的时候就会出现答题思路老套,答题内容粗糙且漏点,没有答题亮点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上再多的班课用处都不大,只有1对1辅导的效果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