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课程顾问微信

职场上,想出圈,必须具体三种能力,一是会说话,二是提笔能写,三是能把事情干对干好。回想一下,我这个年龄的人,从小到大,一直都忽视了会说话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中,父母也都是要求我们在考试当中考一个高分,从来没有教怎么样在公众场合去表达自己。所以,到了大学毕业以后,由于缺乏这种有意识的训练和锻炼的机会,其实表达能力都是非常欠缺的。站起来做一个自我介绍,表达的时候表情紧张、逻辑混乱、语言不通顺。不管是什么职业,表达能力,绝对都是获得机会拓展自己的事业、展示自己、扩大影响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体制内,凡是能做到一定级别的,口头表达能力都非常厉害。前段时间,单位召开半年度工作会议,邀请了分管的市领导来参加。会前,秘书和单位办公室加了一天班,辛辛苦苦准备了4000多字的讲话稿。然后我们领导还逐字逐句地审了一遍,总算把材料定了下来。市领导来了,会议上主要是肯定成绩、以鼓劲打气提要求为主,同时代表市委市政府、结合二十大精神要求提出一些希望。但是,市领导讲话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按照我们的稿子来念,而是脱稿讲了20来分钟。这位市领导也是刚上任不久,到我们单位次数很少,他主要就是回忆了一下与我们单位接触的几次场景,用他了解的关于我单位一些具体工作,对同志们的责任心、执行力、工作作风予以肯定,画面感很强,大家觉得非常接地气,又很鼓舞士气。参加会议的干部,对市领导这次讲话印象都非常深刻,都说领导就是领导,水平就是不一样。体制内外不一样,特别是年轻人,如果很活泼、很外向,在体制外这可能是一个优点。一个话很多的人就显得没有城府,很难跟稳重挂起钩来。同时,一些重要的岗位,对任职人员的基本要求,就是不能太外向。组织部选拔年轻干部,工作量特别大,科室就只有3个人,领导同意借调一个人帮忙。有两个人选,一个在基层工作,研究生毕业,能力非常强,性格外向活泼一点。最后酝酿人选的时候,本以为领导会选研究生,性格也好,形象好气质佳。但出乎意料的是领导选择了不太爱说话的那个。单位新上任的一把手,让召集单位近五年进来的年轻人开会,想听听他们对单位的发展过程中慢慢能够明显感觉到,很多人对这次重要的会议,根本就没有重视,没有提前准备,很多人讲话的格局太低,总是从自身的利益角度来考虑问题,没把握住在一把手面前表现的机会。领导说想听听大家有什么建议和看法,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结果有些人当真了,就说食堂的饭菜太难吃了,尤其是晚餐,经常都是中午吃剩下的,能不能晚上也做几个新菜。显然,他对这种只提一些鸡毛蒜皮事情的年轻人不感兴趣,听着听着也有点失望。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位小伙子,提前做了功课,他知道单位最近在一次系统内的业务竞赛中,排名比较靠后,往年比赛都是拿前三名的,这一次拿了倒数。领导刚上任,觉得没面子。那个小伙子站起来说:我们单位,业务量大,我们的队伍也有基础,我觉得我们年轻人要动起来,建议单位成立几个小组,我愿意加入到其中来发挥我的专长,我相信在领导的带领下,下次系统竞赛,一定能够重新拿回前三名。这个事,就是这个领导最近在思考的一件事情,这个小伙子,表现出了对单位发展的一种关心和这种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站在全局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且有干劲。过了一个月,他就从二级单位调到了机关工作,第二年就获得了提拔。
通过一次说话、一次表现机会,获得逆袭的例子比比皆是。体制内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人际关系盘根错节,所以第一要少说话,谨言慎行,说话做事要沉稳。第二一定要重视重要场合说话的机会,讲好一次话,可能会胜过你埋头辛辛苦苦干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