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资料和课程私信课程顾问老师】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内蒙古实际出发、着眼全国大局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是内蒙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内蒙古贯彻落实精神,要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把贯彻落实的重点放到努力完成五大任务上,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边疆安全,服务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内蒙古力量。(旗帜注释:首段以报告提出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为切入点,紧密结合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即内蒙古的战略定位:“两个屏障 两个基地 一个桥头堡”,从“五大安全”的角度(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边疆安全)谈如何贯彻落实精神。五大任务作为内蒙古的“热词”,备考内蒙古遴选的旗粉们务必要加强学习,灵活运用。)
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把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牢不可破
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其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内蒙古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拓展生态环境整体向好态势。要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领域全过程推动发展绿色转型。要大力实施全面节约战略,通过开展待批项目、闲置土地、沉淀资金、“半拉子”工程、开发区建设“五个大起底”行动,力求把各种闲置浪费、低质低效利用的资源要素全面盘活起来、高效利用起来,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旗帜注释:五大任务之一: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把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牢不可破。文段采用了典型的“是为办”结构,首先援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自然生态的重要论述,即“是什么”;然后结合内蒙古实际,谈内蒙古生态状况对于全国各地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即“为什么”;最后从践行“两山”理念、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三个方面谈如何完成好第一个任务,即“怎么办”。另外,在第三个对策中,提到了“五个大起底”行动,这也是内蒙古的“热词”,需要学习掌握。)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构筑得坚不可摧
报告对国家安全进行专章部署,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内蒙古有4200多公里边境线,是祖国的“北大门”和首都的“护城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内蒙古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加快构建大安全格局、完善大平安体系。要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着力解决边境地区人口“空心化”等问题,构建起稳边固边的“铜墙铁壁”。做好民族工作,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发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紧紧扭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有形有感有效地做好促进民族团结各项工作,努力在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上走在前作表率,把“模范自治区”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要着力防范和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决不能在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上出现任何闪失,决不能在民族领域出现影响甚至迟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大问题。(旗帜注释:五大任务之二: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构筑得坚不可摧。文段一脉相承,首先援引报告中关于国家安全的重要论述,即“是什么”;然后结合内蒙古实际,谈内蒙古作为“北大门”和“护城河”的重要意义,即“为什么”;最后从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着力防范和化解民族领域风险四个方面谈如何完成好第二个任务,即“怎么办”。)
发展壮大现代能源经济,把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得势强劲足
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内蒙古资源富集,是全国最大的煤电、煤化工基地,新能源发电量居全国第一,稀土资源无论是储量还是质量都是世界级的,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内蒙古要紧紧抓住我国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和“双碳”工作的机遇,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能源产供储销体系,推动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在确保煤炭供应接续稳定的前提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现役煤电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大力发展煤基新材料及精细化工产业,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形成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的供能方式。特别要全力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开发利用,全力抓好源网荷储、风光火储、风光氢储一体化综合应用,在全国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把内蒙古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新能源产业高地。推动稀土资源保护性开发、高质化利用,强化“稀土+”协同创新,做精做优做强稀土产业,打造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国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旗帜注释:五大任务之三:发展壮大现代能源经济,把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得势强劲足。文段首先援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能源的重要论述,即“是什么”;然后结合内蒙古实际,谈内蒙古煤炭、新能源、稀土资源的富集,即“为什么”;最后从“双碳”、新能源、稀土三个方面谈如何完成好第三个任务,即“怎么办”。这里的对策大多来源于今年内蒙古的政府工作报告,由此可见,政府工作报告对于省/区直遴选备考的重要意义。)
加快建设农牧业强区,把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得量大质优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国家要安全,粮食必须安全。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内蒙古土地肥沃、草原广袤、气候条件良好,农牧业特色鲜明,是全国5个耕地保有量过亿亩的省区之一,是国际公认的优质畜牧区、黄金奶源带。目前内蒙古是全国8个粮食规模调出省区之一,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粮食调往区外、供应全国,全国约1/5的羊肉、1/10的牛肉、1/5的牛奶来自内蒙古。内蒙古要大力推动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加快建成供给保障能力强、产业链韧性强、科技装备支撑强、新型经营体系强、绿色发展水平强的农牧业强区。通过耕地草地后备资源改造、引育高质量种质资源、先进种植技术和舍饲圈养模式推广等措施,继续挖潜力、提效益,在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上取得新突破、见到新成效。深入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注重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加快推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转型,打造若干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努力为国家提供更多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旗帜注释:五大任务之四:加快建设农牧业强区,把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得量大质优。文段首先援引报告中关于农业、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即“是什么”;然后结合内蒙古实际,体现了内蒙古农牧区大区的“风范”,即“为什么”;最后从推动农牧业“三化”(集约化、规模化、高端化)、“三量”(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和奶业振兴三方面谈如何完成好第四个任务,即“怎么办”。)
报告重申“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强调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并对“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作出部署。内蒙古内连八省、外接俄蒙,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门户,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具有对内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内蒙古要紧紧抓住报告提出的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机遇,把自身开放融入国家开放总体布局,主动服务国家经略周边和对外开放战略,把内蒙古打造成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采取务实有效举措,着力解决“酒肉穿肠过”问题和口岸同质化竞争、孤立式运行状况,积极发展泛口岸经济和“飞地经济”,构建形成口岸带动、腹地支撑、边腹互动格局,加快推动“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旗帜注释:五大任务之五: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把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得巍然蓬勃。文段首先援引报告中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即“是什么”;然后结合内蒙古实际,谈其对内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即“为什么”;最后从融入国家开放总体布局和发展泛口岸经济两个方面谈如何完成好第五个任务,即“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