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先手棋”
《人民论坛网》(2023年02月06日)

【更多资料和课程私信课程顾问老师】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31日下午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着力破除制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要深刻把握三个着力点,打好“主动仗”。(旗帜注释:首段紧密联系时政热点,围绕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内容,点明本文中心论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引用总书记在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为本文谋篇定向,高屋建瓴,统领全文;采用“总分”结构,引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举措,即“三个着力点”。)
以扩大内需为着力点,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内需,是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本盘”,对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消费需求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激发消费活力,挖掘消费潜力。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人们的腰包鼓了,消费才能有动力。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消费能力,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旗帜注释:分论点一:以扩大内需为着力点,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文段采用了典型的“是为办”结构。先阐明了扩大内需是“基本盘”,即“是什么”;然后一句话概括了扩大内需对于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即“为什么”;最后从刺激消费和增加收入两方面谈如何扩大内需,即“怎么办”。)
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体兴,国家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我们要牢牢把握实体经济的着力点,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旗帜注释:分论点二: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文段仍采用“是为办”结构。与上段不同的是,本段大量引用了总书记的论述和二十大报告的内容,理论功底十分丰富。先阐明了实体经济是“立身之本”,即“是什么”;然后引用总书记关于“实体经济”的相关论述进行理论论证,即“为什么”;最后将二十大报告的相关论述作为对策部分,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即“怎么办”。)
以人才培养为着力点,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想在未来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短板,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要以人才培养为着力点,全方位培养、引进、留住、用好科技人才,营造创新氛围,充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旗帜注释:分论点三:以人才培养为着力点,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先阐明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即“是什么”;然后论述了竞争、科技与人才的关系,即“为什么”;最后从人才“引育留用”的角度,结合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谈“怎么办”。
旗帜认为,文章最大的不足就是缺少结尾,建议在段落结构上进一步优化,可使之更加符合遴选考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