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领取备考资料请添加助理微信
旗语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面对共同的生态环境风险和挑战,唯有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才能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在湿地保护上的巨大成就和担当,体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唯有共同努力,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为积极的行动,汇聚湿地保护的强大合力,谱写湿地保护新篇章。
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此次大会期间,《湿地公约》秘书处将向新晋“国际湿地城市”颁发证书,届时中国将有13个“国际湿地城市”,数量居各国第一。从首批获此殊荣的哈尔滨、海口、东营等,到此次入选的盘锦、武汉、盐城等,越来越多中国城市荣获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旗帜注释:“让我们共同努力,谱写全球湿地保护新篇章。”11月5日下午,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深刻阐释共同推进湿地保护的中国主张,郑重宣布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举措,引发热烈反响。)
湿地是生命之源,被誉为地球之肾,有助于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蜿蜒的河流、斑斓的湖泊、神秘的沼泽,氤氲丰饶的湿地赋予地球勃勃生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启了全面保护湿地新阶段,湿地保护修复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湿地总面积同口径相比有所增长,总体水质呈向好趋势,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成为“国际湿地城市”最多的国家,生动映证着我国湿地保护修复的巨大成效。(旗帜注释:阐述了湿地的重要性: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储碳固碳等重要生态功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我国来看,我国湿地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湿地总面积同口径相比有所增长,总体水质呈向好趋势。)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国以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对湿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需求。保护湿地,关乎人类长远发展。从被誉为“海岸卫士”的红树林,到成为鸟类越冬“栖息天堂”的湖泊,湿地形成丰富的生态景观,提升了城市舒适度,成为旅游观光的绝佳去处。保护大美湿地,将为人们带来更多生态获得感。(旗帜注释:保护湿地,关乎人类长远发展。)
湿地之变,为绿色发展写下生动注脚。从保障农业灌溉,到提供水产品、矿产资源,湿地具有巨大经济价值。此前,一些人靠水吃水,非法侵占、围垦、污染湿地,乱砍乱伐、围湖造田、过度捕捞让不少湿地伤痕累累,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日益凸显。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产业,透支的是子孙后代的未来。近年来,我国加强湿地保护修复,不少湿地不仅恢复了往日的美丽,也推动产业绿色转型,让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等结出富民“金豆豆”。生态欠账变成资源红利,生动说明“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旗帜注释:由于气候变化、对湿地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湿地生态系统面临被破坏的危险。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湿地保护面临更高要求、更高期待。)
湿地保护修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就基层探索而言,湖南在湘江流域8市启动退耕还林还湿试点,云南大理通过人工打捞水草、种植海菜花改善水质,江苏盐城实施退渔还湿、提高湿地生态系统质量。不同湿地具有不同的自然特点和环境问题,必须因地制宜加以施治。就顶层设计而言,必须加强规划引领,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监测监管,夯实湿地保护的四梁八柱。今年6月1日,我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以立法方式为湿地整体性保护修复保驾护航。前不久,《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发布,其中明确了我国湿地保护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和重点任务,必将引导各地充分参与,推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旗帜注释:不同湿地具有不同的自然特点和环境问题,必须因地制宜加以施治。今年是中国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30周年。数据显示,我国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拥有901个国家湿地公园、600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13个国际湿地城市,全国湿地保护率达52.65%……湿地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的背后,是我国持续加大湿地保护力度、不断探索湿地保护迈出的坚实步伐。从制定出台湿地保护法构筑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到批准发布《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为保护湿地指明了目标方向,再到构建湿地保护“分级管理”体系、湿地调查监测体系,正是因为始终践行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为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武汉沉湖,鸟类已从160多种增至277种,冬候鸟在晨露弥漫的水草间觅食;在重庆梁平,湿地花园与建筑、公园、人居相互融通,打造湖在城中、城在湖中的秀美风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珍爱湿地,守护未来,更好展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定能让更多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尽享“诗与远方”。(旗帜注释:湿地保护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工程,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总书记在致辞中宣布了一系列务实举措,明确了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体现了中国致力于湿地保护的坚定决心,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
1.蜿蜒的河流、斑斓的湖泊、神秘的沼泽,氤氲丰饶的湿地赋予地球勃勃生机。
2.从被誉为“海岸卫士”的红树林,到成为鸟类越冬“栖息天堂”的湖泊,湿地形成丰富的生态景观,提升了城市舒适度,成为旅游观光的绝佳去处。
3.在武汉沉湖,鸟类已从160多种增至277种,冬候鸟在晨露弥漫的水草间觅食;在重庆梁平,湿地花园与建筑、公园、人居相互融通,打造湖在城中、城在湖中的秀美风光。
材料1:Z市的H区是自然保护区,生态环保组督察发现了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给出了《H河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5家企业侵占问题整改整治方案》,没有整改措施,问题1要求补写。
材料2:今年5月,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指出,位于Z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5家企业侵占H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针对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的问题,G省下发《G省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要求Z市对侵占H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家企业开展科学评估,制定专项清理整治方案,确保2022年底前完成整改工作。
5家污染企业引起了省、市、区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场铁腕治“污”行动就此展开。
9月10日,L区委托第三方专业技术团队,对5家企业用地开展环境影响评估工作;9月20日,Z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题安排部署Z经济技术开发区5家企业侵占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工作;9月20日晚,L区连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改整治工作;9月27日,L区制定下发《Z经济技术开发区5家企业侵占H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方案》,要求全区各相关部门迅速行动,铁腕治“污”。10月1日开始,5个专责小组全员下沉,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和5户企业高层逐一见面、沟通、对接、商议,了解企业的现状和困难,制定“一企一策”。
10月14日上午10时许,Z市盛源驾校内,一面面围墙在轰的机械声中推倒,这是首家完成搬迁拆除的企业。“为了整改湿地环保生态问题,区上领导多次给我们做工作,放弃国庆长假休息,为我们解决企业搬迁和员工安置问题,我必须要服从大局意识,带头拆除。”企业负责人柴某说。
“从10月1日政府部门介入到11月底全部拆除完毕,不到两个月时间,是因为L区政府帮助搬迁企业联系好了种子代加工企业,帮助企业转运种子,还选好了新厂址,让企业看到了政府整改环保生态问题的决心,也坚定了企业转型发展的信心。”Z谷大种子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某说。他表示,拆除之后,还要平整土地,拉网覆盖,做好环境保护。
“我们将科学合理规划,对拆除退出的区域进行植被恢复,留给这里一片永久的安宁。”L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Z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某说。
问题1:补充《H河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5家企业侵占问题整改整治方案》“整改措施”部分(400字,15分)
问题2:结合材料,写Z市生态环境整改整治工作带来的启示(500字,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