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党的报告指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影响群众法治获得感的痛点堵点着手,沉下心来攻坚克难。只有扭住不放、久久为功,充分保障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才能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以法治引领和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文字数:2239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A-文章写作精析
以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不少地方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开展调查研究,千方百计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并留住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旗帜注释:中国各地拼经济,拼的其实是营商环境。今年以来,中国多地掀起优化营商环境热潮,力争为经济恢复发展保驾护航。“营商环境一头连着信心,一头连着成本,一头连着人才。”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扩大消费和生产,在市场前景面临各种内外挑战的背景下,好的营商环境对市场主体而言宛如一颗“定心丸”。营商环境的改善还将有利于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对地方经济发展留住人才也起着关键作用。)
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做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重要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用法治引领护航营商环境建设。(旗帜注释: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精神,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用法治引领护航营商环境建设。)
优化营商环境应当坚持法治化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练好内功、办好自己事,加快市场化改革,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本质,在于以法治化为基本原则发展市场经济,发挥法治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引导、规范、促进和保障作用,将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贯穿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全过程。要把法治原则贯彻到政策制定、实施等各个环节,将法律作为对市场主体进行管理和服务的根本遵循,更好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旗帜注释:分论点一:优化营商环境应当坚持法治化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总书记深刻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法治为引领”,要“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进入新发展阶段,为更好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着力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坚持经济发展与法治发展同步协调推进,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推动经济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应当运用法治化方式。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对相关法律关系进行调节、对相关经济利益进行平衡。国务院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规定,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受到法律保护;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信息公开、平等保护、负面清单等,都是用法治化方式优化营商环境的集中体现。法治化方式多种多样,其本质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是在规则思维、程序思维、权利义务思维下的行为方式。新形势下,加快推进营商环境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坚持实体和程序并重,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利,确保经济活动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旗帜注释:分论点二:优化营商环境应当运用法治化方式。规范权力运行是法治的客观要求。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要求我们坚持用法治来划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注重通过市场手段调节各类主体的利益关系。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才能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断破除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激发市场内在动力和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应当落实法治化措施。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不仅需要“软理念”,更需要“硬措施”。要拿出看得见的举措,让市场主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近年来,全国各地围绕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出了不少真招、实招,应该说大多摸准了穴位、切中了要害,效果也非常明显。以上海为例,近年来,其积极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准,在增加立法供给、规范政府行为、优化法律服务等方面持续努力,成就了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大跃升中的“上海贡献”。(旗帜注释:分论点三:优化营商环境应当落实法治化措施。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做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规范的程序、科学的决策维护重大公共利益、维护人民合法权益,促进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有效制度供给,推进营商环境法规制度建设,加快制定、修订与营商环境密切相关的立法项目,切实增强营商环境稳定性和透明度。已经出台的意见和举措,要加快落地速度,加强落实力度,适时进行梳理评估,打造“升级版”。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行监管模式的转变和行政执法方式的创新,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动精细化执法、包容审慎监管,以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规则来规范一线执法活动,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空间。要加快构建快捷办事通道,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前一步为企业解决痛点难点问题。此外,还要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旗帜注释: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春江水暖鸭先知”,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各类经营主体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对策:进一步加强有效制度供给/大力推行监管模式的转变和行政执法方式的创新/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高质量发展,更加需要高质量营商环境。各级各地当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迭代升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力。(旗帜注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需要久久为功、精雕细刻。新征程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经济行稳致远的切入点,我们一定能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B-金句背诵积累
1.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不仅需要“软理念”,更需要“硬措施”。
2.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
3.“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高质量发展,更加需要高质量营商环境。
C-出题方向预测
1.十堰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赴市内民营企业调研营商环境状况的调研方案。15分。1000字左右。
2.请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写一篇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