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建设既关系到国运兴衰、民族兴亡,也关系到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注重创新,打开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文化是土壤,创新是种子,产业是果实。文化产业发展的本质,是通过文化创新来充分吸收文化沃土中的营养,培育文化新硕果。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众多可供利用和发掘的文化素材。唐宫烈焰、故宫文创、《雄狮少年》等作品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这些作品都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作品。另一方面,创作团队借助西方先进灯光效果、创作手法、剪影拼接方式,赋予传统文化新的魅力。可见,以挖掘传统文化为根本,能够有效促进文化产业转型,拓宽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提高品质,扩大文化产品供给“新高度”。当前,我国文化需求和文化供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缺不缺、够不够”问题总体上得到解决,“好不好、精不精”问题越来越凸显,高水平文化服务相对缺乏。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洛神水赋》,这段“水下飞天”舞蹈从色彩到意境堪称绝美,惊艳万千网友。绝美舞蹈的背后离不开是表演者辛苦的付出,2分钟的舞蹈,演员们却拍摄了30多个小时,每天在水下5—6个小时。2021年,随着《典籍里的中国》《追梦》等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既充实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又将文化自信推向新高度。
加强技术,打造数字文化产业“新篇章”。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多点突破、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已广泛应用到文化领域,文化产品从制作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多个环节都离不开数字科技的赋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是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让“古画会唱歌”,用手机小程序设计瑞兽版“敦煌诗巾”,简单操作的背后是复杂的技术支撑。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河南博物馆等文博机构借助淘宝、京东等数字平台,积极向全流程数字化消费模式转变,文化新业态随之产生。在数字科技的助力下,文化产业掀开了新篇章。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我们更要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上下大力气,让文化产业在广阔的海域中开辟出更为光明的发展新航道。
答题思路:
1.表明态度。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而国潮品牌也紧紧抓住了当前数字化这一契机,相关企业不断思考如何将国风、品牌和文化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融合创新,以创造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国潮产品,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值得推广。
2.国潮消费呈现数字化的原因。
(1)消费群体的年轻化。随着95后和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表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喜爱追逐“国潮”,并且他们喜欢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消费,因此借助数字化传播的东风,能够吸引年轻人对国潮品牌更多的关注和喜爱。
(2)利用数字化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位用户需求。借助线上数据资源,能得到更加准确的消费者画像,并凭借这些数据进行新品开发、设计商品包装,更能够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文化产品。
3.国潮消费呈现数字化带来的意义。
(1)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体验。国潮消费将传统与现代消费方式有机融合,从线下走到线上,以新形式新表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生命,消费者可以体验不同场景的消费方式,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
(2)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国潮盛行之下,要想成功“圈粉”众多年轻消费者,就需要各大品牌积极拥抱国潮,不断创新,诠释好自己的品牌基因,努力探索如何借助数字化进行企业转型升级,以期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3)助力文化传承,彰显文化自信。借用数字化手段,能更好的挖掘消费品中的文化属性,并传承好文化,使消费者对中国产品有更深刻的认识,展现中国文化力量,彰显文化自信。
4.国潮消费呈现数字化可能遇到的挑战。
技术平台不够成熟。由于数字技术是新的基础设施,目前技术平台不够成熟,在利用数字化手段时短期内可能能够达到效果,但后续技术创新如果跟不上,会影响整个国潮消费市场。
5.提出对策建议。
(1)打造数字化人才队伍。政府联合高校与企业进行数字化人才的培养,通过在学校设置数字化相关专业进行招生并培养,毕业后这批人才投入到企业进行实操深造,以打造一批批技术过硬的数字化人才队伍。
(2)搭建成熟的技术平台。由专业的人才探索数字化不同的应用场景,并发扬工匠精神,对目前已有的技术平台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搭建成熟稳定的技术平台,给国潮消费提供坚实的基础。
(3)加强对国潮品牌的政策扶持。政府层面可以为国潮品牌提供一些政策的倾斜,如给予相关企业税收优惠,以鼓励国潮品牌利用数字化,深入挖掘自己的品牌文化基因,进行创新,促进他们研发并生产出更加优质的文化产品,以更好地向年轻一代讲好中国文化,说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