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一流的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近年来,山东省接续实施营商环境创新突破、创新提升行动,推动全省营商环境建设迈出新步伐、实现新提升,整体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连续三年入选营商环境最好十大省份。
今年,山东省提出着眼激发市场活力,深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打造企业家的创业“高地”、成长“福地”、生活“宝地”成了山东各地的目标。

依靠营商“软环境” 助力经济“硬发展”
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招商引资的“强磁场”、释放活力的“稳定器”,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在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当口,要聚力简政放权、公平正义、提升效能三方面,依靠营商“软环境”助力经济“硬发展”。(旗帜注释:2023年山东发布了《山东省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配套措施中提出了170条具体改革措施,每条措施不穿靴戴帽,直面解决问题,明确“干什么、谁来干、什么时间干、干到什么程度”。优化营商环境是当前山东的一项重要工作,此段点明了全文的三个分析方面,从简政放权、公平正义、提升效能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发展。)
聚力简政放权,营造“兴商”发展环境。宽松有序的经营环境能够产生“洼地效应”“亲和效应”(旗帜注释:洼地效应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人们把“水往低处流”这种自然现象引申为一个新的经济概念,叫“洼地效应”。从经济学理论上讲,“洼地效应”就是利用比较优势, 创造理想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使之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吸引外来资源向本地区汇聚、流动,弥补本地资源结构上的缺陷,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简单地说,指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相比,环境质量更高,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使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集聚,让企业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一方面,要做好“减法”,坚持“简”字当头,在政策范围内简化政务、下放权力,各部门在审批、许可、监管等方面加强协调配合,打破“一亩三分地”惯例,形成提供优质服务的“众合力”,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另一方面,要在创新政府服务方式上做好“加法”,要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创新流程再造,搭建智慧党政服务平台,开放数字政务服务大厅,跑出群众诉求、项目落地“加速度”,不断营造开放温馨的营商环境。(旗帜注释:简政放权做“减法”,创新方式做“加法”,两手齐抓共管,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营商环境。)
聚力公平正义,夯实“安商”发展保障。简政放权既要“放”得下,还要“管”得牢。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谨记舟水之喻,在公共权力和私人利益之间搭建“防火墙”,既清清爽爽用权,又倾情倾力服务。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破除对市场主体的不合理门槛和限制,建立差别化处理机制,避免在相关执法过程中简单化、一刀切”。大力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水平,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发展的监管规则,全力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营商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格实行“不良行为”举报制和公开曝光制,让企业安心生产、放心投资。(旗帜注释:本段落提到了许多监管手段,如“差别化处理机制”、“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聚焦监管手段保障营商环境公平正义。)
聚力提升效能,形成“亲商”浓厚氛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市场主体来说,高效、公正、到位的营商服务环境远胜千言万语。各级政府部门要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深化改革创新,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练就业务工作“金刚钻”。加快数字共享云平台建设,打破信息壁垒,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动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审批服务,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群众好办事、能办事、办成事。同时,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帮办代办,开展预约上门和延时服务,优化简化办事流程,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旗帜注释:本段落聚焦提升服务效能,在打通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中,提到了“数字共享云平台”、“一网、一门、一次”改革、“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审批服务、帮办代办等具有山东特色的服务功能。)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唯有下大气力、久久为功,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才能让市场主体本固根深、枝繁叶茂。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发展之“进”。(旗帜注释:结尾简洁有力,金句开头,总结全文用递进的语句表明文章的中心论点,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发展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