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教育部办公厅11月发布的《关于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的通知》提出,教育部会同12家社会招聘机构,共同启动“24365校园招聘服务”线上招聘月活动,集中面向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等组织系列专场招聘活动。同时,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推广使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为毕业生就业创业保驾护航。
线上专场招聘会30场、直播带岗13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2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活动,近期推出第五批特色服务活动。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可通过中国国家人才网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活动主会场页面,查询相关信息并参与各类专场服务活动。
![1688478180401936.png 9TX$406TR({{D3C_VP%`]C0.png](/public/uploads/ueditor/image/20230704/1688478180401936.png)
“互联网+就业”助力高校毕业生“云求职”
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招聘,毕业生从招聘网站找工作,教育部门利用互联网开展就业培训和辅导,早已成为稀松平常的现象。近年来,“互联网+就业”呈现出许多新趋势、新动向,比如举办大型线上招聘会、推出公益直播课、直播带“岗”、网上面试签约,等等。这些创新举措,为求职者精准求职、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持。(旗帜注释:“互联网+就业”为求职者精准求职、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互联网+就业”,“加”出了岗位机会和就业选择,开辟了新的就业渠道。以教育部基于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打造的“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为例,平台服务24小时365天“全时化、智能化”在线。在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期间,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密集举办14场线上招聘活动,参会用人单位1.5万余家,提供岗位信息80余万条。咫尺天涯,瞬间直达,这就是网络的妙处。扩大信息传播、促进供需对接,不仅让求职就业“不掉线”,也让就业服务网越织越密。(旗帜注释:用大量的数据论证“互联网+就业”的优势一:扩大信息传播、促进供需对接。)
“互联网+就业”的另一个优势是简化了就业程序。相对于以往人山人海的就业市场,毕业生依靠一部手机不必亲临现场就能完成从就业简历投放到最终面试的全部流程。如今,就业服务进一步上“云”、入“链”、汇“数”,线上宣讲、线上招聘、视频面试、网上签约全流程贯通,方便企业和毕业生通过网络进行双向选择,摆脱了地域限制、交通限制、成本限制、时间限制,让就业更加轻盈化、便捷化。(旗帜注释:阐述了“互联网+就业”的优势二:简化了就业程序。)
“互联网+就业”还提高了就业质量。通过汇集整合各类政策信息,加以细致宣讲解读,可以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知晓各项促就业政策,指导他们用好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应征入伍等政策机遇。通过开设就业指导直播课,把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送到每个毕业生眼前、耳边,有助于增强毕业生求职技能、提升求职信心。围绕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所需所求,就业服务机构精准提供个性化的建议与引导,为莘莘学子“云求职”插上翅膀。(旗帜注释:阐述了“互联网+就业”的优势三:提高了就业质量。)
也要看到,从技术含金量上说,当前的“互联网+就业”模式还处较为初级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阶段。“互联网+就业”发展得好不好,最关键制约因素在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能不能同就业工作实现深度融合,学校、教育部门掌握的政策资源能不能同招聘平台企业的技术优势实现充分整合。只有不断推动技术迭代创新,强化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应用,推出数据分析、岗位筛选等更多功能,才能为毕业生挖掘更多适合岗位资源、提供有价值的就业指导,以人岗精准匹配助力高质量就业“水到渠成”。(旗帜注释:“互联网+就业”最关键制约因素在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能不能同就业工作实现深度融合,学校、教育部门掌握的政策资源能不能同招聘平台企业的技术优势实现充分整合。)
就业素来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从发展的眼光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新的劳动形态、新的就业方式、新的创业路径会不断涌现出来。创造条件推动“互联网+就业”展现更大能量,必能为促进就业形势企稳好转、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打牢坚实根基。(旗帜注释: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民生之本和社会稳定根基,要创造条件推动“互联网+就业”展现更大能量,为促进就业形势企稳好转、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打牢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