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6月8日,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对高校、企业和有关部门而言,应抓好学生就业签约落实工作,尤其要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我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创历史新高。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多措并举、做实做细就业服务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有业择、择好业,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这就需要立足当前、着眼实际、对接需求,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学校、企业和有关部门要抓好学生就业签约落实工作,全力护航毕业季大学生就业。

全力以赴拓岗帮扶,千方百计保障大学生就业
《人民论坛网》(2022年11月17日)
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近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网络视频会议,全面部署做好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全力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护航。(旗帜注释:首段用一组数据说明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客观存,有关部门要全面部署做好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更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的重中之重。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务必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全力以赴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保障机制,多措并举巩固广大学子求职信心,切实稳定就业市场和社会预期。(旗帜注释:怎样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成为有关部门和高校的当务之急。)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要多用市场化、社会化手段。数据显示,我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已达1.63亿户,它们是吸纳就业的绝对主力。深入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积极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介绍学校培养和学生情况,将有效促进供需对接。同时,实施“万企进校园计划”,邀请企业进校宣讲招聘,面对面向毕业生推送岗位信息,点对点联结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现“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将进一步拓宽大学生市场化就业路径。对于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中小企业,地方政府更当落实好有关优惠政策,让援企稳岗政策红利惠及更多高校毕业生。有关部门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组织创业培训,提供金融支持,健全灵活就业保障,更将使毕业生发现实现自我价值的新天地。(旗帜注释:在扩渠道促匹配方面,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潜力大,但由于和求职者信息不对称、招聘渠道不畅,与高校毕业生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错配。对策:1.(高校)深入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实施“万企进校园计划”,邀请企业进校宣讲招聘。2.(政府)对于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中小企业,落实好有关优惠政策;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组织创业培训,提供金融支持。)
用足用好各类政策性岗位,发挥就业引领效应同样重要。比如,“三支一扶”“特岗计划”等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不仅能够缓解基层人才短缺,还会使青年得到历练与成长。公共部门岗位也当有效落地,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与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招录,将使相当数量的应届生加入到“为人民服务”的队伍中。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让有志青年投身军营,用青春和汗水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强军梦注入鲜活力量……全方位、多举措拓展就业空间,能为广大青年提供施展才华、报效祖国的广阔舞台。(旗帜注释:对策:1.“三支一扶”“特岗计划”等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2.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与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招录,将使相当数量的应届生加入到“为人民服务”的队伍中;3.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
托底性就业保障,更体现党和政府的良苦用心。有关部门将及时掌握低保或零就业家庭毕业生、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情况,提供包括就业指导、实习培训、岗位安置等持续跟踪服务。兜底性帮扶确保就业关怀不漏一人,力求对特殊毕业生“扶上马送一程”。(旗帜注释:托底性就业保障对策:要及时掌握低保或零就业家庭毕业生、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情况,提供包括就业指导、实习培训、岗位安置等持续跟踪服务。)
在社会发展与财富创造的过程中,人力资源起着决定性作用。全力保障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民众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国家与民族踔厉奋发、勠力前行的生动映射。在党和政府科学统筹部署、用心用情用力施策下,就业“蓄水池”必将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等重点就业群体必将实现自我价值,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使命。(旗帜注释:精准把脉,多方协作,科学施策,就业“蓄水池”的容量必将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