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长期以来,婚丧嫁娶不菲的花费,已经成为一道道套在农民群众身上的枷锁,一些落后的风俗和做法,严重侵蚀着群众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损害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影响着一个地方的风气,也进一步加重了群众负担。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这是新时代提出的崭新考题、面临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本文从基层陈规陋习的不利影响切入,既回顾了十年来移风易俗工作的成效,更是从多个角度对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阐述,文章在从理论角度对移风易俗意义进行探讨的同时,也对如何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进行了具体阐述。

聚移风易俗之力 铸乡村振兴之魂
《光明日报》(2022年9月28日)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一度存在的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婚事“娶不起”、丧事“死不起”、人情“还不起”的现实难题,反映了低俗婚恋观、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等落后风气,严重歪曲了乡村社会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农民生活的“精气神”、阻碍了实现乡村振兴的步伐。(旗帜注释:从基层存在的一些陈规陋习出发,分析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的不利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文明建设,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召开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等重要会议,领导各地各部门聚焦重点难点、破除陈规陋习、厚植新风正气,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弘扬向善向上的良好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旗帜注释:过渡段,总结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领导下我国乡村文明建设总体概况以及各省市聚焦重难点开展的系列改革实践取得的成效,引出下文对移风易俗工作意义价值的分析。)
推进移风易俗是对农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切实回应。乡风民俗反映了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更是窥看地方发展、社情民情、时代风貌的窗口。十年来,全国移风易俗工作不断推进,树立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的基本行为准则。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民政部门确认32个国家级、近300个省市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各个实验区的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得到有力遏制,减轻了广大农民群众在婚丧嫁娶方面的支出负担。可见,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是民心所向、民生所指。既能够让人们摒弃繁杂仪式,回归真诚交往的本质;又有助于理顺乡村内在文化与社会结构,形成现代文明的生活风尚,从而让广大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充盈的美好生活中,产生获得感、幸福感。(旗帜注释:本段开始,从三个角度分析了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意义。分论点一:从现实需求角度出发指出推进移风易俗是对农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切实回应。分析阐述中,首先引用权威数据展现了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十年来改革成效,接着论述了移风易俗对群众来说能够摒弃繁杂,理顺乡村文化与社会结构,提高获得感幸福感。)
推动移风易俗是对乡村社会文明进步的深刻推动。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移风易俗经常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的过程,也是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建立文明生活方式的过程。要想在风气上形成氛围,就不能一刀切、齐步走,而要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参与、精准施策。在此过程中,多措并举厘清一条清晰的价值主线尤为重要:通过加强党员干部、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动,创新“道德红黑榜”“评选文明户”奖惩机制,组织开展农村敬老爱老、邻里互助志愿活动等系列措施,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在实践中破除老旧观念、提升认识水平,在潜移默化中明确“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的价值主线,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生活化,为筑牢乡村社会文明意识、提高文明程度夯实基础。(旗帜注释:分论点二:从文明进步角度指出推动移风易俗有助乡村社会文明进步。从移风易俗的过程切入,首先阐述了移风易俗的过程是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建立文明生活方式的过程,接着强调移风易俗要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参与、精准施策,并对如何推进移风易俗进行了具体路径的阐述:即要示范引领-创新机制-多样活动-破除老旧观念-提高文明意识。)
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是对乡村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移风易俗工作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组成,也是乡村基层治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发力点。只有立足全局系统谋划、广泛统筹社会力量,方能实现现代治理理念与乡村传统治理资源的有机结合,增强各方协同、提升治理质效。一方面,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尤为重要。通过订立完善村规民约,强化以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形式推动移风易俗,有利于降低乡村社会治理成本,从源头对社会性、顽固性陈规陋习实现长期约束。另一方面,推进移风易俗要有法可依、有规可循。针对部分地方村规民约内容空泛、违法违规等问题,相关政府部门需及时实施制度保障和有效管理,通过完善审查备案程序、提升把关审查能力,保证村规民约内容的合法性、实操性,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治理水平更上一层楼。(旗帜注释:分论点三:从治理提升角度指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有助乡村治理效能提升。论述中本段首先指出了移风易俗是当前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发力点,从这一基点出发,作者强调只有充分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移风易俗工作才能更好的提升治理质效。)
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落细落小、入脑入心,需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尽管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仍需在心态上保持战略定力、在规划上采取长线部署、在执行上进行扎实施策,并充分结合农村实际、发挥主动创新精神,以广大农村群众喜闻乐见、善于接受的方式,树良好家风、育淳朴民风、创文明乡风,进而加快建设形成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聚力深化移风易俗工作,让乡村精神文明之风吹拂心田,为乡村振兴战略凝心铸魂。(旗帜注释:结尾段立足于移风易俗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进一步强调移风易俗工作要久久为功,保持战略定力;要结合实际,发挥主动精神;要创新方式,树立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