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扛起全面从严管党治吏的政治责任,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做好深入细致思想工作,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规定》的出台对于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紧跟中央大政方针,从细化标准、激励担当、严格执行三个方面就如何在实际工作贯彻落实《规定》作了阐释。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历来都是遴选考试中的热点,各位考生在平时要多关注,及时学习文件精神,多方查找有关资料学习,进一步加深理解,真正吃准吃透精神,在助力遴选的同时为工作添砖加瓦。

能上能下激励担当作为
(2022年9月26日首发于中国组织人事报)
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鲜明亮出了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激励干部忠诚履职、担当作为。应当看到,干部队伍整体上是过硬的,但也有少数干部存在“躺平”思想,不担当、不作为,贻误事业发展。组织部门要扛起责任,抓好《规定》贯彻落实,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激励广大干部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旗帜注释:首段开门见山指出《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积极意义,同时点出确实存在“躺平”干部,为后文坚决贯彻落实《规定》奠定了基础。)
细化标准,让该“下”的下得去。推进能上能下,重在能下,难在能下。要明确能下标准,结合实际分类施策,严格执行问责、党纪政务处分、组织处理、辞职、职务任期、退休等有关制度规定,畅通干部下的渠道。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对工作不在状态、落实任务不到位、履行岗位职责不作为的干部,及时进行问责处理,强化责任倒逼,层层传导压力。常态化开展“为官不为”、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整治工作,加强干部日常监管,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好提醒、函询、诫勉和约谈,对群众意见大、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坚决予以调整。(旗帜注释:该段聚焦“如何下”这一核心观点,给出“明确下的标准”“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加强日常监管”等三个解决“如何下”的具体举措。)
能上能下不是为下而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才是目的。要切实把“干与不干、干多与干少、干好与干坏”区分开来,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要正确把握政策界限,保护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宽容改革探索、先行先试等工作中的失误。要结合政治素质考察、干部专项调研等,切实把干部考准考实,让考核成为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推动树立讲担当、重实干、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干得好的要褒奖,在提拔使用、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特别对在落实重大政策、推进重大项目、完成重大工作中真抓实干、业绩突出的干部,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推动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有办法的干部,要大力表彰宣传,以舆论氛围引导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旗帜注释:该段直接点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是干部能上能下的根本目的。接下来整段都在阐述如何去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制度的生命力在执行。要把《规定》执行情况纳入党委(党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报告两评议”、巡视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等内容,纳入党委(党组)书记年度考核述职内容,推动形成干部为事业担当负责、组织为干部担当负责的良好生态,切实让干部轻装上阵。要进一步完善落实容错纠错机制,梳理细化容错纠错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厘清容错纠错边界,切实把“三个区分开来”具体化。要教育引导干部正确看待进退留转,大力破除“官本位”思想,创造有利于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旗帜注释:该段聚焦“执行”这一论点,从纳入相关政策、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和强化思想教育等三个方面就如何抓好“执行”进行了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