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于最近出版,收入了总书记在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期间的重要论述。
从时间维度说,该卷文稿与前三卷形成衔接;从空间维度说,该卷文稿展示的内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一段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实践。
这段历史实践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隆重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出全面总结、开启向着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

从三个角度学好用好“最新教材”
《人民日报》(2022年9月18日)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面向海内外出版发行。认真学习这本“最新教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这是筑牢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养、增强政治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认真研读、深学细悟,补精神之钙、培为政之本、校行为之舵,切实把真理力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铆足干劲、踔厉奋发,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旗帜注释:开篇以总书记最新教材为切入点,阐述认真学习这本“最新教材”的意义,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聚焦“政治忠诚”角度,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风雨不动安如山,赖有砥柱立中流。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就要深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壮阔历程,深刻认识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以来,每一项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因此,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这部重要著作所蕴含的思想伟力、真理力量和实践要求,既要在单篇单章上下功夫,更要在整卷整本上下功夫,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拥戴核心、捍卫核心、紧跟核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与此同时,还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第四卷作为一个整体贯通起来,全面系统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处处对标对表,事事校正紧跟,将学习成效牢牢体现在居其位担其责、尽其忠竭其诚之中。(旗帜注释:分论点一:聚焦“政治忠诚”角度,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忠诚是入党时的诤诤誓言,是中国共产党人必备的政治品格。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对党忠诚是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和水分的忠诚,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对党的绝对忠诚,体现在时刻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上,体现在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第一位置,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上。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纯净的忠诚品质,时刻心怀“国之大者”,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立足“根本立场”角度,深刻把握“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围绕“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主题收录的重要论述,有力回答了党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的问题。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就要用心用情感悟这部重要著作中蕴含的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宗旨追求和深厚为民情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铿锵誓言,树立“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的价值导向,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在学习中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常怀强烈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在基层一线把农户板凳“坐热”,把群众心头“焐热”,打通“最后一公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实际问题,永远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增进人民福祉,用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信赖与认可。(旗帜注释:分论点二:立足“根本立场”角度,深刻把握“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至上”。他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坚持人民至上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正确认识和把握人民至上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把握“历史经验”角度,深刻体悟“自我革命”的丰厚内涵。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历史充分证明,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其中以全新的视野阐释了党的自我革命与推进社会革命的重大意义和内涵要义,我们必须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加深认识理解。特别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尤需我们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决不能在喝彩声、赞扬声中沾沾自喜。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经常对照党章找差距,敢于自我刻画解剖,继承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做到甘于奉献、甘于付出。与此同时,更要增强自我提高能力,把第四卷作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在研究阐释上做文章、在工作谋划上出实招,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履职实践的过硬本领,以奋进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旗帜注释:分论点三:把握“历史经验”角度,深刻体悟“自我革命”的丰厚内涵。“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意为: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有力量,而能克服自身的缺点才是真正强大。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气;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党员干部要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要增强自我提高能力,坚持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在研究阐释上做文章、在工作谋划上出实招,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履职实践的过硬本领,以奋进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