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科普是一项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兴盛的基础性工作。总书记更是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科普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本文从中央最新对科普工作的发展目标出发,通过一连串数据分析了一段时间以来科普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必须进一步聚焦重点人群、适应时代特征、创新传播方式、协同多元主体等四条举措,对我们做好新时代的科普工作提供了思路。

做好新时代科普工作
《光明日报》(2022年8月22日)
近日,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联合印发《“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15%”这一目标。(旗帜注释:从中央部委文件的相关要求引出科普工作话题。对中央一些提纲挈领性的文件我们要在平时多多积累。)
我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实现大幅提升,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01年的1.44%增长到了2020年的10.56%,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但与此同时,第11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城乡差距达7.3个百分点,东西部地区差距为4.83个百分点,40至49岁、50至59岁和60至69岁年龄段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分别为8.42%、5.48%和3.52%。(旗帜注释:分析科普工作取得成绩与存在的不足,本段首先用两个直观的数据从2001年的1.44%增长到了2020年的10.56%,阐述了过去20年科普工作取得的成就。同时,又引用权威报告的数据对当前科普工作存在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进行了分析。)
面向新时代,我国要实现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从10.56%向15%的跨越,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必须进一步聚焦重点人群、适应时代特征、创新传播方式、协同多元主体。(旗帜注释:过渡段,承接上文对科普工作成绩与不足的分析,提出如何做好新时代科普工作的四条举措:聚焦重点人群、适应时代特征、创新传播方式、协同多元主体。)
要聚焦重点人群。对老龄群体的科学素质应当给予进一步关注,特别是面对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在广度、深度、速度、精度上不断拓展提升所带来的新挑战,要针对老年人的生活场景和行为特征,以终端产品的差异化设计提升智能技术的普遍适用性,以科学知识的普及提升老年人的风险识别能力,防范化解数据盗取、隐私泄露、算法歧视等问题对人身财产安全带来的危害,助力其跨越知识鸿沟、数字鸿沟、智能鸿沟,迈向智能时代,融入数字社会。(旗帜注释:适老化问题近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科普工作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本段从科普工作的受众对象出发,提出要聚焦老龄群体这一举措,强调要通过终端产品的差异化设计提升智能技术的普遍适用性,以科学知识的普及提升老年人的风险识别能力。)
要适应时代特征。当前,开放科学已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趋势和高端形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气候变化等事关人类共同命运的全球性挑战,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迫切需要搭建开放交流平台、推动知识信息共享、加速新兴科技应用,将先进的防疫抗疫经验、知识作为“公共产品”传播给社会公众,实现科学知识、方法、理念在公众特别是弱势群体中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为全社会提供系统性、高质量的解决方案。(旗帜注释:列宁曾说:“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本段提出科普工作必须适应时代特征的对策,分析中,作者从当前人类面临的诸多挑战的客观需要出发,强调要搭建开放交流平台、推动知识信息共享、加速新兴科技应用来有效应对这些挑战。)
要创新传播方式。每一次引发社会普遍关注的自然现象、公共事件、大型活动背后,往往都蕴藏着具有无限潜力的科普契机,往往能够启迪一代人的科学梦想,激励一代人的科学追求。应当探索建立社会热点科普响应机制,将变化的科普需求和持续的科普供给相结合,将静态的科普资源和动态的科普行动相结合,将科技创新的知识和文化创意的元素相结合,用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承载爱国主义和文化自信的具象意涵,引领我们这个民族“仰望星空”的共同行动。(旗帜注释:本段从科普的方式切入提出要创新传播方式的举措,分析论述中,作者首先对一个普遍现象进行了总结,即每一次引发社会普遍关注的自然现象都具有无限潜力的科普契机,强调关注、运用社会热点是科普的一个重要方向,进而进一步论述了科普如何建立社会热点科普响应机制,成为引领民族“仰望星空”的共同行动。)
要协同多元主体。科学技术普及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各类专业学会要引领广大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文艺工作者聚焦科技发展前沿,携手创作高质量科普作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应进一步面向社会开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平台载体,相关平台型企业应进一步开放自身的算力、算法、数据资源以及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各类科普网站、科普平台应积极引导和支持网络公众科普力量发展,进而形成科学知识普及、科学技术扩散、科学文化传播一体化的良性科普生态。(旗帜注释:科普工作从来都不是政府或者是专业学会一家之事,本段从科普工作的主体角度提出要协同多元主体,并对各类专业学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相关平台型企业、各类科普网站、科普平台等主体应该如何作为提出了具体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