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从小事小节上守起。
本文从“是故物无小,害无大”这一简朴的道理出发,对党员干部应该如何看待对待“小事小节”问题进行了分析,文中提出的要坚定信念“固根基”、克己修身“去杂欲”、自我检视“照镜子”的观点,对我们写好党风廉政类文章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害无大”者当鉴
《解放军报》(2022年6月8日)
明代人谢在杭在其所著的《小草斋集》里,记述了一个故事:离福州约十里的地方有座洪山桥,百余年里,历经涛涌浪卷,始终安然无恙,屹立不倒。到了万历年间,有人不小心把一个小火苗丢在桥头亭子旁,火苗渐渐由小变大,延烧到桥柱,最终桥柱轰然倒塌,桥梁毁于一旦。作者感慨“是故物无小,害无大”,告诫人们造成巨大灾祸的,不一定是很显眼的东西,往往是那些细枝末节的问题,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变得不可收拾。(旗帜注释:说理类文章以故事切入主题是常见的方式,本文就是以明代谢在杭著作《小草斋集》记述的故事引出对“是故物无小,害无大”论述,这类引出方式通常引出的主题通常为文言警句,一般会在首段结尾解释。)
修身也是同样道理,一旦在小事小节上打开口子,就会越撕越大,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最终大节不保。“小不谨,大事败矣”,小事不容小觑,小节关联大节。对党员干部来说,如果守不住小节,必将影响个人前途和事业发展。相反,守住小节,才能立住大节。焦裕禄给孩子们立下不准“看白戏”的规矩,孔繁森断然拒绝亲戚朋友托办事项,廖俊波每次到家乡出差绝不顺路探亲……正是因为他们在小事小节上严格自律,才赢得了群众赞誉,树立了光辉形象。(旗帜注释:将“害无大”的道理迁移至修身方面来,通过引用“小不谨,大事败矣”,小事不容小觑,小节关联大节等警句,并举例焦裕禄、孔繁森的事例论述小事小节对党员干部的重要意义。)
守住小节,靠坚定信念“固根基”。面对各种诱惑考验,如果精神缺“钙”,思想“根基”不稳,就很容易在小事上失守、在小节上失节,继而迷失自我,走向腐化堕落。“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党员干部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必修课常修常炼,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从小事做起,在持之以恒的淬炼中强基固本、修身养德,如此才能让自己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旗帜注释:分论点一:守小节要坚定信念。本段从当月干部主观信念认识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精神缺“钙”会导致小事上失守、小节上失节反面论证要时刻坚定信念,并对党员干部如何坚定信念提出了要常修常炼、从小事做起等具体建议。)
守住小节,靠克己修身“去杂欲”。面对各种诱惑考验,一个人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难免有私心杂念,让思想蒙尘。如果不能勤掸“思想尘”,终将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物洗则洁,心洗则清。”欲望面前,“心清”才能不为所动,“心污”必为其所俘。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常怀律己之心、严格自我约束,坚决祛除“心魔”;常思贪欲之害、强化自我修炼,追求高尚情操、远离低级趣味;常戒非分之想、不断自我塑造,生活上克勤克俭、自尊自爱,工作中作风严谨、慎思笃行。(旗帜注释:分论点二:守小节要克己修身。本段从人本身私心在所难免的客观情况出发,提出要勤掸“思想尘”、常怀律己之心、常戒非分之想等观点作者对本段的分析论证也给我们平时写作提供了一种思路,即要多从事物本身客观存在的问题出发,去找提升、促发展。)
守住小节,靠自我检视“照镜子”。“君子检身,常若有过”,自我检视并不是偶尔“照镜子”的应景之举,也不是“精心打扮”的作秀,而是要勤检视、真检视,不回避问题、不掩盖缺点。只有始终保持“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的态度,坚持在小事小节上检视自身,时常拿党章党规“对标”、同榜样模范“对照”、用反面典型“对比”,认清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不断除病毒、防污染,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才能在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永葆共产党人本色。(旗帜注释:善为国者,必先治其身,本段从具体守小节的方式方法角度出发,提出分论点三:守小节要自我检视。作者首先指出当前自我检视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了自我检视必须勤检视、真检视,不回避问题、不掩盖缺点的目标,并对如何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行动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