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节粮减损,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本文围绕“科技创新赋能节粮减损”展开论述,号召每个人都能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助力节粮减损,这样就能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如果本文能够再多论述一些如何利用科技创新来促进节粮减会更加切合主题;另外,结尾应该再增加一段总结号召段,再一次强调节粮减损的重要意义,号召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为节粮减损做出努力,会使文章结构更为完整。

科技创新赋能节粮减损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24日)
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从实打实收情况看,虽然各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有增有减,但算总账今年全国秋粮增产已成定局,粮食总产量将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粮食产量丰、库存足,保供稳价的基础十分牢固。饭碗端得更牢,农业根基更稳,我们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也更有底气。(旗帜注释:首段指出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强调粮食产量稳定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对粮食安全还是应当始终保持危机意识。一方面,高位再增产并不易。当前,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播种增面积、粮食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粮食损耗浪费严重。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在产后环节,尤其是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环节,每年损失量约700亿斤上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节粮减损的空间还很大。因此,在季季接续、茬茬压紧、环环紧扣推进粮食生产的同时,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旗帜注释:本段l论述当下我国粮食高位再增产并不易/粮食损耗浪费严重两个方面,指出我国粮食安全还是应当始终保持危机意识。而粮食损耗浪费严重也使得我国节粮减损的空间还很大,因此,在推进粮食生产的同时,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
促进节粮减损,应强化科技“硬支撑”。粮食仓储难题一直是节粮减损的一大制约。在广大粮食科技工作者多年努力下,以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环流熏蒸、粮情测控为主的新技术,较好解决了这一难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粮食储备仓房。实践证明,通过科技创新节粮减损,有力有效。因此,《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将“大力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单独列为一节,就推进储运减损关键技术提质升级、提升粮食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水平等方面,进行了更加具体、更加细化的部署,以科技创新为节粮减损以及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旗帜注释:上段提出在推进粮食生产的同时,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的建议,本段及后两段就在具体指出如何节粮减损,即应强化科技“硬支撑”、要注重全链条布局、进一步发挥节约理念的作用。要大力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就推进储运减损关键技术提质升级、提升粮食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水平等方面,以科技创新为节粮减损以及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科技赋能节粮减损,应注重全链条布局。粮食从田间到餐桌,要经历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多个环节。促进节粮减损要向科技要效益,也要“产购储加销”全链条协同发力。在此过程中,要注重推动农户科学储粮。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也是粮食生产流通的起点。数据显示,正确使用科学储粮装具的农户,粮食损失率一般可减少至2%以下。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进一步为农民提供有效的产后服务和科学储粮技术指导,推动农村节粮减损取得实效。(旗帜注释:本段提出要注重全链条布局,注重推动农户科学储粮,相关部门有必要进一步为农民提供有效的产后服务和科学储粮技术指导,推动农村节粮减损取得实效。)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粮食是永不过时的美德。促进节粮减损在强化科技“硬支撑”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发挥节约理念的作用。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让“克勤克俭”“戒奢以俭”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蔚然成风,以实际行动助力节粮减损,就能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旗帜注释:上一段讲了相关部门客观上如何作为推动农村节粮减损取得实效。本段将节约粮食上升到理念,强调发挥节约理念的作用,将节约理念深入到每个人,让人人都能以实际行动助力节粮减损,就能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