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2014年,总书记作出上海“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重要指示,浦东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突破,重大成果不断涌现。
本文采取“总分总”的结构,开头即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机器人谷、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央文件等方面点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上海浦东要树立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接着从人才资源、改革开放、气魄与思路等三个方面来谈如何实现自主创新;最后通过过去与未来对比,再次呼应本文的论点,浦东新区将书写自主创新的新篇章。
全文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关于创新的例子和经典表述较多,旗粉们可多加积累,是规范的评论员文章,考生可通过学习此文,了解评论员文章的写法,积累有关创新的相关知识点和话题,更加自如地应对遴选笔试和面试。

树立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
《人民日报》(2021年08月12日)
通过手机简单操作,机器人便能制作“拉花”咖啡;戴上特殊装置,就能控制无人机移动方向;对人脸实时拍照,机器人就会画出素描……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机器人谷,各类机器人展示着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旗帜注释:开头以展示浦东新区张江机器人谷机器人的先进技能入手,引出本文的评论对象:创新。三个机器人的例子可作积累,用于笔试和面试中关于科技创新的话题。)
在上海浦东,创新是关键词,也是高频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历程,走的是一条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是一条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是一条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提出“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黄浦江畔再次涌动锐意创新的澎湃大潮。(旗帜注释:本段是文章的主旨段,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浦东要树立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浦东30年发展历程的表述,既是总书记对浦东不凡实践、发展经验的高度凝练、精辟概括,更饱含着总书记对上海和浦东未来发展的殷殷期许、谆谆嘱托。《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则绘制了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宏伟蓝图,为浦东新区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旗帜拓展:扎实推进支持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措施:一是以自主创新发展为根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二是以改革系统集成为着力点,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三是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在全域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四是以金融市场为重点,构筑全球资源配置的功能高地;五是以人民为中心,建成现代城市治理的示范样板;六是以强大国内市场优势为依托,形成扩大国内需求的典范引领。)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张江科学城一位工作人员感慨:“吸引人才,首先自己要站在人才的角度思考,创新的条件好不好,创业的氛围浓不浓,居住、生活的条件能否吸引人才。”细览《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发展“十四五”规划》,“到浦东国际机场平均时间20分钟”“100Mbps以上的无线数据通信网络覆盖率100%”等细节,体现着城市发展的温度,映照着服务人才的周到。从挂牌设立全国首个海外人才局,到建成国际人才港,再到率先开展海外人才来华工作“一网通办”……浦东新区在机构设置、制度创新、政策改革等方面打出组合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旗帜注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开头既是本段论点“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接着通过张江科学城工作人员的话、《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具体措施来进一步说明浦东新区为了吸引人才,在机构设置、制度创新、政策改革等方面的具体做法。科技兴企、人才强企,只有聚英才而用之,筑巢引凤,识人善用,人尽其才,让金子发光,才能真正使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创新,离不开海纳百川的开阔胸襟。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参观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主题展,一系列“第一”令人印象深刻。这背后,是一次次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突破。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因循守旧、自我重复实现不了创新,关起门来搞不了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尤需高水平改革开放带来的源头活水。正是“站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的理念一以贯之,浦东新区才能为全球开放合作与互利共赢注入源源不断的信心与活力。(旗帜注释:本段从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主题展破题,充分说明浦东因改革开放而兴,也将因改革开放而强,较好地发挥了窗口作用、示范意义、排头兵作用。接着指出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等方面更需要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最后指出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程度,致力于在全球合作与互利共赢中不断推动浦东新区创新发展。)
勇于创新需要气魄,善于创新需要思路。在浦东新区,创新是一种发展方式,也意味着一种思维方式。比如,针对以往重大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推进慢的问题,当地创新建设项目资源性指标统筹机制,将市、区重大工程储备周期由原来730天以上缩短至295天以内。无论是“老大难”问题,还是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唯有因地制宜、锐意创新,才能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当创新融入城市血脉、成为鲜明气质,就能激活高质量发展因子、不断释放发展新动力,推动城市提升综合能级、赢得竞争优势。(旗帜注释:本段开头即点出本段论点,创新需要气魄与思路。通过举例子来说明因地制宜、锐意创新在推动城市提升综合能级、释放发展动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走在创新前沿的上海浦东,是观察今日中国的一扇窗口。过去30多年,引领开放风气之先,浦东积攒了“敢跟全球顶级水平对话”的底气;面向未来,这片土地矢志挺立时代潮头,激扬“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志气。奋进新征程,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浦东新区一定能书写新的辉煌篇章,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旗帜注释:本段与文章第二段首尾呼应,再次点明本文的论点,浦东新区要树立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本段化用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内容,这种写作方法可以借鉴,可多积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某个遴选知识话题的相关经典表述,然后进行转化,形成铿锵有力、文采斐然的结尾段。
旗帜拓展:2020年11月22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在上海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