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三支一扶”计划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是做大乡村人才“蓄水池”的有益做法,也是年轻人放飞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舞台。
本文以“扬青春之帆,在乡村振兴中乘风破浪”为主题,采用“总分”的结构,提出在吃苦流汗中锤炼意志品格。;在发挥所长中壮大基层发展;在严管厚爱中做强人才引擎的三个分论点。文章最大的亮点是小标题工整对仗,条理清晰,论据充分,对策切实可行,旗粉们注意积累。

扬青春之帆,在乡村振兴中乘风破浪
《人民论坛网》(2021年6月30日)
近日,人社部会同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林草局、团中央等部门印发通知,决定于2021年至2025年实施第四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计划,每年选派3.2万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三支一扶”计划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是做大乡村人才“蓄水池”的有益做法,也是年轻人放飞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舞台。(旗帜注释:首段以第四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来开篇,二段将“三支一扶”计划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引出了“扬青春之帆,在乡村振兴中乘风破浪”的文章主旨。)
在吃苦流汗中锤炼意志品格。好钢需要锻造开刃,基层是青年大学生锤炼意志的“磨刀石”,淬炼本领的“大熔炉”,只有历经千锤百炼、千磨万难,方能成为烈火真金。青年大学生要树牢“条件越艰苦,越能练筋骨”的意识,抓住“三支一扶”机遇,果断在乡村振兴一线做一朵奔涌的浪花。要扑下身子、扎根基层,带着真情实意融入群众,学会与群众打交道,体味基层甘苦,提高群众工作本领。要在解决邻里琐事、化解纠纷矛盾中摆脱急躁、撇去浮躁、克服焦躁,涵养把小事当大事干的心态和作风,培养为了群众利益甘愿反复跑的韧劲。要在急难险重最前沿、攻坚克难主战场锻炼破题思维,提升解题能力,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旗帜注释:分论点一:在吃苦流汗中锤炼意志品格。先阐述在基层锤炼的意义,接下来将如何在基层锤炼意志,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旗粉们可学习借鉴。“磨刀石”、“大熔炉”“一朵奔涌的浪花”也用的很灵动,旗粉们可用在干部作风相关题目中。)
在发挥所长中壮大基层发展。“三支一扶”计划自启动至今,服务领域已从最初的教育、农业、医疗卫生、扶贫开发,逐步拓展到农技推广、水利、农村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贫困村整村推进、基层供销社等,持续注入的“新鲜血液”活跃在基层各个岗位,呈现出多维度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局面。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青年大学生有知识、懂技术、善创新,应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融小我于祖国大我、人民大我中,在农村广阔天地展现作为、不辱使命。要心系群众,敢闯敢试,善于发挥专业一技之长,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等,助力当地建强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体系,将所学所知转变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要向实践求真知,向群众求答案,在砥砺奋斗中掌握规律、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书写人生华章。(旗帜注释:分论点二:在发挥所长中壮大基层发展。依旧采用逻辑递进,先点明“三支一扶”计划多维度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局面,大环境适宜。然后从青年大学生角度论述投身基层建设对自身的帮助,青年大学生有知识、懂技术、善创新,更应该基层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在严管厚爱中做强人才引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三支一扶”计划自2006年实施以来,累计选派43.1万名高校毕业生到2300余个区县的基层单位服务,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人才工程、民生工程、就业工程。引导和鼓励青年大学生到基层工作,既要让他们下得去,也要干得好、留得住、流得动。要建立全链条育才体系,强化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对口交流、跟班学习等活动,积极推广“一帮一”“传帮带”等结对帮扶做法。要完善政策措施、健全保障机制,落实工作生活补贴,落实社会保险等待遇,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人员,给与更多政策支持和名额倾斜。要严格落实考勤、请销假、工作报告、纪律约束等制度,加强考核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定期开展谈心谈话、走访慰问,掌握“三支一扶”人员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后顾之忧,促进青年力量心无旁骛投入到基层干事创业大潮中。(旗帜注释:分论点三:在严管厚爱中做强人才引擎。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三支一扶”是一项重要的人才引进工程。三个要对基层单位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切实可行,贴合实际,旗粉们可注意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