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旧小区“改”出美好生活 《学习时报》(2021 年 01 月 31 日)
居住小区是组成城市社会有机体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治理 网络能有效触及的基本网格。林林总总的小区,每一个都是整个 宏观社会的缩影,其素质直观地映射出城市治理的水平。和人一 样,作为一个有机体每个小区同样也有老去的一天,面对需求更 新和功能老旧的双重叠加,许多老旧小区遇到了建设之初未曾预 料的新环境、新形势,由此也激发出新矛盾、新挑战。2020 年 7 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的指导意见》,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惠民生扩内 需、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旗帜注释:第一段总体说明了老旧小区改 造的背景、政策依据以及必要性。开头解释了居住小区的重要性, 它是基本单元/基本网格,接着点出小区治理的效果反映了城市 治理的水平,而小区像人一样也会老去,面对需求更新和功能老 旧的矛盾,因此国家也出台了相应政策。论述逻辑值得考生注 意。) 通过老旧小区的改造,来推动功能升级,让“老居民”享受到 “新生活”,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能否答好、答 对,答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实现以“新”换“心”,考验着一个城市 的社会治理水平。而想要答好这道题,首先应该把握好三个关系。 (旗帜注释:此段是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老 旧小区势在必行,是一道必答题,而如何答好,答对,答到老百 姓的心坎里,考验着一个地方的治理水平,于是作者顺势提出三 个分论点,把握好三对关系,句子与句子之间黏得很紧。其中“老 居民”,“新生活”形成对比,以“新”换“心”也值得积累。) 把握“显绩”与“潜绩”的关系,树牢正确“政绩观”。人间烟火 味,最抚凡人心。衣、食、住、行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在互联 网时代,物流天下,衣、食、行消费水平相差无几,相对而言, “住”正成为关注的焦点,但老旧小区往往成为城市建设“被遗忘 的角落”。花同样的钱,用在一个新小区开发建设,可以平地起 高楼,引人注目,是“显绩”;用在一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可能 润物细无声,外观变化不大,是“老旧小区往往成为城市建设“被 遗忘的角落”潜绩”。从这个意义来讲,老旧小区改造是政绩观的 “试金石”,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能否落地生根的“试 验田”。各级的城市管理者,应该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提升城市 品质,改善城市民生的重要工程,牢牢抓在手上、放在心上,人 财物优先保障,定任务倒逼落实,切实解决好老旧小区“改不 改”“改什么”“怎么改”三个关键问题,加速推动老旧小区有机更 新。(旗帜注释:第一对关系:从各级城市管理者的角度提出, 要把握“显绩”与“潜绩”的关系,树牢正确“政绩观”。此段仅六句 话,第一句提出分论点,第二句话金句开头,引出第三句话,说 明衣食住行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而如今老旧小区可能城市建 设“被遗忘的角落”,接着带出第四句话以开发新小区和改造旧小 区为例,对比说明了“显绩”和“潜绩”含义,随之顺势说明了 改造老旧小区老旧小区改造是政绩观的“试金石”,也是“试验 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要树立正确“政绩观”,行文至此完 成了是什么,为什么的内容,接下来是提出怎么办,要人财物优 先保障,定任务倒逼落实。考生可弄懂逻辑后,可仿写。) 把握“供餐”与“点单”的关系,画出最大“同心圆”。老旧小区 改造,既是人居建设项目,也是社会治理工程,面对改造过程中 的不同诉求,需要在尊重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声音基础上,因地 制宜、精准施策,转变政府“供餐”为群众“点单”,共绘老旧小区 改造最大“同心圆”。也就是说要坚持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 “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通过前期方案征集群众意见、 过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结果交给群众评判,开门纳谏征集“金 点子”,制定改造项目“菜单”,引导群众按需“点单”,真正让群 众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的“主角”,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 加装电梯为例,楼上楼下居民的需求差异大,很多地方加装电梯 不是倒在“最后一公里”,而是在“第一公里”就卡壳了。面对类似 问题,不应搞“一刀切”,而是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做好群众工作, 比如有的小区加装电梯时,根据群众意见对电梯布局方案进行多 次优化调整,最终将电梯装成镂空式,保证阳光能够穿过电梯, 减轻加装电梯对低楼层采光影响,满足了群众需求。(旗帜注释: 第二对关系:从政府和群众的角度提出,要把握“供餐”与“点 单”的关系,画出最大“同心圆”。本段主要聚焦怎么改,开头 直接提出要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等观点,接着用 “前“问需于民”、中“问计于民”、后“问效于民”进行总结,很 是亮眼,随后用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进行解释,用加装电梯举例 论证,显得更为必要。此段行文逻辑与上段稍显不同,此为先提 出观点,在中间提出了对策,最后举例论证。文中很多句子值得 积累,比如“很多地方加装电梯不是倒在‘最后一公里’,而是 在‘第一公里’就卡壳了”。语言非常接地气,可用在讲话稿中) 把握“谁管”与“管谁”的关系,人人都当“好管家”。老旧小区 改造“三分建、七分管”,只有“建管并重”,才能真正惠及民生。 着眼于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应 该成立社区居民监督小组等自治组织,挂牌上岗,使居民成为积 极为小区建设奉献力量的主人翁,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 围。在改造完成后,按照“一次改造、长效管理”的原则,建立完 善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的“四 位一体”社区管理服务模式,由所在街道居委会指导成立业主委 员会,选聘物业企业进行管理,对于无物业公司愿意承担管理的 小区,组织城市国有公司接管,市财政承担补助资金,经过 1—2 年运转成熟后,由市场主体接管运营,实现市场化运作,确保改 造后的老旧小区外观“颜值”不反弹、内在“气质”新提升。(旗帜 注释:第三对关系:从监管的角度提出,把握“谁管”与“管谁” 的关系,人人都当“好管家”。坚持政府主导,充分调动群众、市 场主体的作用,最终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此段对策比较实, 比如成立社区居民监督小组、完善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 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的“四位一体”社区管理服务模式,由财 政补助,市国有公司接管等都可用于案例分析之中。) 老旧小区在每个城市普遍存在,特别像开封、西安、南京等 这样的历史名城、文化古都更是习以为常。但老旧小区的居民同 样渴望有品质、有温度的“美好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城乡建设者的工作方向。这就需要始终坚持“民生无小事”, 把老旧小区改造列入“十四五”规划重要课题,喜新不厌旧,抓大 不放小,让老旧小区平等享受到新区一样的美好生活,以辛苦指 数换来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诚如此,城市就会成为冬日温暖的家 园,让“居者心怡,来者心悦,闻者心动”,让老旧小区“改”出美 好生活。(旗帜注释:此段开头说明老旧小区在历史名城和文化 古都更为常见,但是老小区并不意味着不期待“美好生活”,此段 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城乡建设者的工作方向,属于点 睛之笔,既是表态也是为下文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辛 苦指数换来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阐 释进行了铺垫,同时呼应了开头和标题,十分不错。)
旗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只要是有利于老百 姓的事,我们就要努力去办,而且要千方百计办好。”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实实 在在的民生工程,但也成为城市建设“被遗忘的角落”。
本文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论述了每个小区和 人一样,有老去的一天,面对需求更新和功能老旧的 双重叠加,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进行改造 老旧小区十分必要,接着从“把握好三对关系”提出 对策(要把握“显绩”与“潜绩”的关系,树牢正确“政绩 观”;把握“供餐”与“点单”的关系,画出最大“同心圆”; 把握“谁管”与“管谁”的关系,人人都当“好管家”), 最后回扣主题,让老旧小区“改”出美好生活。
全文结构干净,小标题对仗工整亮眼,举例、道 理、对比论证也值得学习,考生注意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