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这场种业翻身仗 《人民日报》(2021 年 01 月 30 日)
种业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基础。从需求侧看,随着经济社 会发展,人均口粮消费将稳中略降,饲料和工业转化用粮继续增 加,粮食消费总量刚性增长,粮食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从供给侧 看,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必须提高单位面积生产能力。在有限 耕地、水源等资源刚性约束前提下,提高单产主要依靠品种改良。 (旗帜注释:本段按照“是为办”的方式展开,开头从国家粮食安 全层面表明种业的重要性,接着从需求侧、供给侧两个方面具体 客观分析,文末点题,引出下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农作 物良种覆盖率在 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 95%。涉 外资种子企业占我国种子市场销售总额的 3%左右。农作物种子 年进口量约占国内用种总量 0.1%。总体上,我国农业生产用种 安全是有保障的,风险是可控的。同时也要看到,在一些品种、 环节和领域我们还有不少短板和弱项。这些问题不解决,很难适 应今后农业农村现代化。具体来看,第一,种质资源鉴定和优质 基因挖掘还需下大力气。我国是世界种质资源大国,目前保存种 质资源总量突破 52 万份,位居世界第二,但种质资源精准鉴定 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抗病、抗虫、高产、优质等性状的精 准鉴定不到 1.5 万份,亟待加快从种质资源向优异基因资源转化, 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率。第二,种业核心技术创新还待加强。国 际种业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驯化选择 1.0 时代、常规育种 2.0 时代、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3.0 时代和智能化育种 4.0 时代。 在一些发达国家,种业已进入“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 技术”的育种“4.0 时代”。我国仍处在以杂交选育和分子技术辅助 选育为主的“2.0 时代”至“3.0 时代”之间,在基因编辑、合成生物 学、全基因组选择、分子设计和人工智能育种等新兴交叉领域技 术研发方面短板明显: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缺少重大突破性的理 论和方法,关键技术与战略性产品研发水平相对较低,国际竞争 力优势相对较弱。第三,种业产业化组织体系还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农业比较效益较低,育种研究周期长,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 种业领域不足,且偏向于“短平快”的研究方向;每年审定的新品 种数量多,但突破性品种少。从资源利用、基因挖掘、品种选育 到产品研发、推广和应用,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化链条。(旗帜 注释:本段论述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有成效有不足,并从种质 资源鉴定和优质基因挖掘、种业核心技术创新、种业产业化组织 体系三个方面来论述不足。文中的种业鉴定、“育种 4.0 时代”、 产业化链条等内容旗粉可以作为常识学习。) 打好这场种业翻身仗,关键要创设保障体系,从资源保护利 用、自主创新、做强企业、做优环境等方面着力,不断优化现代 种业制度环境。要保护和利用好种质资源。这是种子的基础和源 头。要加快资源普查和抢救性收集,推动资源登记和交流共享, 强化规模化精准鉴定评价,创新开发利用机制,做到应保尽保、 有序开发。要加快建成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国家新作物种 质库,重点培育优质绿色超级稻、优质功能水稻、优质节水小麦、 抗赤霉病小麦、耐旱宜机收玉米、抗虫耐除草剂玉米、优质蛋白 玉米、高产高蛋白大豆、耐除草剂大豆等重大新品种。要强化自 主创新。这是实现种业自立自强的关键。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 术攻关,持续推进良种联合攻关和遗传改良计划,挖掘真正有用 的基因,创制有突破性的种质,实现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如 水稻、小麦,要加快优质专用品种选育,保持竞争力,大豆要加 快高产高油高蛋白品种选育。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这是提 升种业竞争力的根本。要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 建立规模化商业化研发平台和创新联合体,推动资源、人才、资 本向企业聚集,扶持优势企业发展,推动提升品种研发、产品开 发、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现代化水平,实现好品种和好种子的持 续产出。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这是促进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 障。要健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环境,严厉打击侵权行为, 为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旗帜注释:本段承接上文针对问题提出 解决对策,从基础、根本、关键、保障 4 个角度入手,具体包括 保护和利用好种质资源、自主创新、扶持企业做优做强、产权保 护 4 个方面,旗粉们注意积累,用在案例分析对策题中)
旗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种源“卡 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当前,我国 种业发展总体情况如何?存在哪些突出短板?如何解 决好种子问题,打好这场翻身仗?这篇文章对此做了 一一解答。本篇文章节选自人民日报采访中国农业科 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所做的访谈部分 内容。全文从种业的重要性、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 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三个方面来写,文中涉及到很多常 识知识,且问题及对策可以用在案例分析题目中,旗 粉注意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