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素材之习近平用典(廉政篇)
01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意思是,祸患常常是由一些微小的失误累积而成的,而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他们所沉迷的事物困扰。
作风问题无小事,小问题置之不管,也会酿成大问题。对此,习近平同志有着清醒认识,他在不同场合强调,“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积羽沉舟,群轻折轴”。无论是改作风,还是反腐败,“大问题要抓,小问题也要抓”都是一以贯之的治理思路。从反对公款送节礼,到打击会所歪风,再到根除“舌尖上的腐败”,雷霆万钧的行动,展示出不弃微末的决心。两年多来改作风取得阶段性成效。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造成与民更始、咸与维新的社会反响?答案就在从小事情切入,铁面问责、刚性约束、严格执纪, 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纪律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从领导干部角度看,就应该做到慎独慎微,不要以为吃点、喝点、拿点没什么,不要认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就能万事大吉。通往腐败的不归路往往就从细节开始,对小事、小节、小利又怎能掉以轻心?
02 公生明,廉生威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意思是只有公正、公平才能使人明辨是非,只有清政、廉洁才能使人不为权势左右,平生威严。
公权本姓公,用权当为民。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公生明,廉生威”,不仅是对政法干部的基本要求,更是对整个干部队伍的殷殷嘱托。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领导干部的公道正派就来自于此,在群众中的权威也来自于此。对手握公权的领导干部而言,不公,难免以权谋私;不廉,自会藏污纳垢,势必导致暗箱操作大行其道、贪污腐败愈演愈烈,党和政府的权威性何存?干部队伍的公信力安在?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情况、新考验,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始终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是执政用权应有的敬畏之心,也是领导干部理当铭记于心的“官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