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旗谈】
(2019.04.17)
事情起源:一群喜欢吐槽的程序员们在一个网站发起名为“996 . ICU”的运动,意为“工作996,生病ICU”,鼓励大家在上面举报存在996制度的公司,成为火爆一时的事件。在一周之内,华为、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京东、58同城、苏宁、拼多多、大疆……一个个互联网头部公司先后上榜。这个名单还在不断加长,多益网络、马上金融、游族等中小公司的名字也陆续出现。随后一些明星企业家纷纷表态,表态内容引发舆论关注。
对于这个话题,你怎么看?
“一旗谈”6名学员精彩发言集锦
(2019.4.17)
“一旗谈”每次讨论后,旗帜训练营会根据学员发言情况,选出6名学员的精彩发言,进行收集汇编,并发给所有学员。请大家积极发言,争取自己的发言被选入前六。3个月后有惊喜
哦!!!!!!
学员1
我认为这和奔驰事件性质是一样的,当出现纠纷时或者利益受损时,消费者和员工维权渠道不畅通,维权成本大,只能哑巴吃黄连。同时,相关法律不健全,对个体的帮助受限,企业会过度放大对利己的条款,个人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上乏力。
针对有些人把加班等同于发扬奋斗拼搏精神上,我认为:1、年轻要奋斗没有错,可是不能把奋斗和加班混为一谈,偷换概念,加班就是奋斗,不加班就是偷懒的理念不值得提倡。加班不是奋斗的最终体现,要更多的引导员工提升自身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水平面对工作。过多的提倡加班,反而会出现员工消极怠工、效率低下的现象,不利于员工个人和企业长远发展。
2、我国《劳动法》规定,要遵循同工同勤,但很多企业只增加劳动力,却不增加相应工作报酬,一味的标榜管理层如何辛苦,但却忘了普通员工和企业管理层与企业连接的紧密程度和薪酬截然不同呢。
政府最主要的还是完善法律和强化执行监管,很多事件暴露出来的本质都是政府的监管缺失,政府的“软弱”,才成就了企业的“蛮横”。
(对问题的认识清晰明确,建议在对策上多思考)
学员2
当前许多公司实行996工作模式,占用员工的个人休息时间。996,看似提高了工作时间,提升了工作量。但从长远来看,是对员工身体和精神的双重透支。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并不能给公司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长时间的工作使得员工身心俱疲,损伤了员工的身体,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这是不值得提倡的。(亮出自己观点)若想要公司提升经济效益。效率是关键。保证员工的正常休息时间,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对当前公务员而言,有许多领导提倡5+2,白加黑,这是一种错误的工作模式。劳逸结合,才能使工作更加有效率,工作更加有劲头。相关劳动部门建立对企事业员工职工的休息权益的保障和监督制度。 公司不要一味的要求员工加班,应该让员工劳逸结合,增加休息时间,或者增强职业培训,趣味训练等,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身体素质从而提升工作效率,促进公司成长。(从公司提出对策)
(建议:1、语言上再提炼; 2、层次上再清晰)
学员3
工作996,生命ICU,近来中国程序员群体对996工作制的集体宣泄,让个人工作权益成为舆论关注点。不可否认,中国的996有其产生的特定背景。过去十几年,人口红利自己廉价劳动力优势,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996这一背景催生的重要工作模式。虽然表面上劳动法要求企业保证员工八小时工作制,到超长工作时间、廉价人力成本一直是大多数企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法宝。只有理解了这一背景,我们才能更深刻来思考这个问题。 但996工作制却不应该成为正义和合法的主流。这样的舆论导向和工作制度会严重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们应明确,劳动者并非不奋斗的懒惰者,而且要做有合法权益的奋斗人。因此,要坚决捍卫劳动者八小时工作权益。对此,各方应合力,寻求劳动者权益与企业发展的平衡点。 首先,政府要开展“996工作制”专项整治,对强制要求996工作制的企业进行约谈。开放互联网监管平台,接受劳动者的举报监督。工会、仲裁机关要关注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对遵照法律表现良好的企业予以税收等优惠。 其次,企业要优化工作方式。不得强制员工996,因工作需要加班的应依法支付加班工资。同时完善绩效考核、弹性工作、激励制度、带薪休假制度,完善企业文化,以钱留人,以情留人,以文化留人。 再者,社会要做好监督作用。行业协会要做好行业内部整顿,保证行业劳动者合法权益。媒体要做好舆论监督。最后,劳动者个人要敢于发声,善于作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从“996”产生背景上入手,表明观点,从主体上提出举措。建议原因分析上再深入些)
学员4
从“996工作制”这个舆论事件可以看出,群众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互联网成为了民意诉求表达的一种新渠道。从企业自身管理来说,企业鼓励宣扬拼搏奋发的工作精神无可厚非,但前提是要尊重员工的意愿以及充分保障其相关合法权益,不能借以企业文化之名,行损害员工合法权益之实。可以采取以效果和效率为导向,科学设置绩效考核制度,优化组织架构,激提高团队合作性和凝聚力,从而保证企业效益。从员工的角度,要提高个体维权意识,以合情合理合法的方式正确表达诉求,比如向企业工会、工作所在区域劳动监察部门等机构反映问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政府方面一是需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采取“线上+线下”模式拓展维权举报渠道,注意舆论引导和舆情分析研判控制;二是进一步强化劳动保障力度,对于新业态企业开展劳动保护权益专项行动;三是做好劳动保护普法宣传“进企业”“进社区”等“七进”工作,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良好社会氛围。 一方面也是劳动者维权意识薄弱了些,“民不举,官不究”。都和“奔驰女”一样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就不会“惯坏”了某些不良企业
( 主体分析法运用很好)
学员5
我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这种洗脑式的言论是不可取的,员工在工作上的进取心、责任心和事业心,不能仅仅靠工作时间来评判,相反的低时耗、高效率才能体现员工的能力和水平,才更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财富。同时,保证公民的合法权利,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做的还很多。 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工作之外还有生活,个人之外还有家庭,事业心之外还有身体。我们常说健康是“1”没有了健康的身体其他的都是“0”。所以对于员工来说996是不可取的。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效益之外还应该有情怀,金钱之外还应该有社会责任感,用员工的健康换来的企业效益,又何尝不是“带血的成绩单”。用“巨大的福气”这种洗脑式的绑架,谋求员工免费为企业服务,这样的企业情怀和责任在哪里?这难道不是资本主义的思维方式吗?所以对于企业呼吁996是不应该的。 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工作996,生命ICU成为个别行业的常态,不是在打脸我们的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漠视群众的切身利益吗?所以对于政府来说996是应该禁止的。
(主体分析法运用很好,如若在具体考试过程中,反问式的句型还是需要斟酌的)
学员6
中国式加班有深厚的时代背景,近十几年,人口红利一直是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企业培育壮大的法宝。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三:1、中国经济现阶段发展的产物,甚至是有关中国现阶段国情,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均衡,在努力追赶甚至还没有全面脱贫的情况下以牺牲休息时间为代价。2、法治社会建设不够深入。《劳动法》明确规定了作息时间和加班保障,但很多企业却没有受到法律约束。3、社会舆论共识固化。很多时候还是以加班为荣,不以加班为耻。甚至加班多还是“能干”的代名词。但靠廉价劳动力获取发展的同时忽视了人权,背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原因分析上比较深入,可以根据原因提出对策)
【老师总结】
作为公务员,谈加班问题,要了解一下,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意见》明确要求:健全干部待遇激励保障制度体系,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完善公务员奖金制度,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做好平时激励、专项表彰奖励工作,落实体检、休假等制度。
加油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