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前几年,很多人到国外旅游时纷纷抢购电饭煲。经过质量提升行动,同类商品国产品牌的质量已经得到很大提升。中国的家电企业也纷纷推出电饭煲的高端品牌,产品已经销售到海外。小小电饭煲的变化,是中国制造提质升级的一个缩影,折射出建设质量强国的铿锵步伐。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每一次质量领域变革创新都促进了生产技术进步、提高了人民生活品质。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质量提升行动”深入各领域各行业,“品质革命”成为鲜明时代标识。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为统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擘画蓝图,为全面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提供了指南。
【更多时政热点和旗文共赏请私聊课程顾问】
全文字数:3344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A-文章写作精析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质量强国建设的形势背景、总体要求、重要举措。我们必须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力争到2025年,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旗帜注释: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为统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擘画蓝图,为全面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提供了指南。)
质量兴则经济兴,质量强则百业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质量越来越成为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焦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质量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质量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效,显著增强了我国经济的质量优势。也要看到,我国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旗帜注释: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引发质量理念、机制、实践的深刻变革。质量作为繁荣国际贸易、促进产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越来越成为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焦点。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才能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质量强国建设,关乎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优化农产品、消费品、工业品供给;提升建设工程品质,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增加优质服务供给,提升生产、生活、公共服务水平……提升质量对产业发展、改善民生、推动贸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说,质量强国建设为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夯基固本,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全方位建设质量强国,才能为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优势。(旗帜注释:阐述了提升质量对产业发展、改善民生、推动贸易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质量强国建设为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夯基固本,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1978年,第一次全国“质量月”的主题是“生产优质品光荣、生产劣质品可耻”;2022年全国“质量月”则将“推动质量变革创新 促进质量强国建设”作为主题。这一变化说明:质量是永恒的主题,但质量的内涵不断变化。从价廉物美、真材实料到绿色健康、科技时尚,人们对质量的需求、社会对质量的期待不断提高。与内涵之变相适应,质量提升方式也发生巨变。质量强国建设必须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增强创新动能,树立绿色导向,强化利民惠民,进而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旗帜注释:列举了从1978年-2022年,质量是永恒的主题,但质量的内涵不断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质量的需求、社会对质量的期待不断提高。因此质量强国建设必须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增强创新动能,树立绿色导向,强化利民惠民,进而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质量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同时也是市场竞争出来的。一方面,在《纲要》中,“打造中国精品和‘百年老店’”“健全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等内容备受各界关注。这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质量提升的主体,在推动新技术、新工艺及创新质量管理理念方法等方面大有可为。另一方面,严把质量关口,必先完善治理。近年来,从完善产品质量法,到健全质量工作责任制,再到成立国家质量强国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我国不断完善质量治理体系。下一步,要健全以法治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治理机制,疏堵并治、多措并举,凝聚起向质量强国目标发起冲刺的最强合力。(旗帜注释:从企业和政府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企业要在推动新技术、新工艺及创新质量管理理念方法等方面创新。政府要严把质量关口,从完善产品质量法,到健全质量工作责任制,再到成立国家质量强国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不断完善质量治理体系。下一步,要健全以法治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治理机制,疏堵并治、多措并举,凝聚起向质量强国目标发起冲刺的最强合力。)
回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每一次质量领域变革创新都促进了生产技术进步、增进了人民生活品质。千百年前,精美的丝绸、精制的瓷器等中国优质产品就走向世界,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近年来,中国基建、中国品牌快速发展,为人民带来福祉;中国制造、中国建造“造船出海”,赢得各国尊重。今天,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定能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实支撑,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注入不竭动力。(旗帜注释:质量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千百年前,精美的丝绸、精制的瓷器等中国优质产品就走向世界,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我们将坚定不移持续推进质量强国建设,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为世界提供更加优良的中国产品、中国服务。)
B-金句背诵积累
1.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优化农产品、消费品、工业品供给;提升建设工程品质,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增加优质服务供给,提升生产、生活、公共服务水平……
2.1978年,第一次全国“质量月”的主题是“生产优质品光荣、生产劣质品可耻”;2022年全国“质量月”则将“推动质量变革创新 促进质量强国建设”作为主题。这一变化说明:质量是永恒的主题,但质量的内涵不断变化。
3. 千百年前,精美的丝绸、精制的瓷器等中国优质产品就走向世界,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近年来,中国基建、中国品牌快速发展,为人民带来福祉;中国制造、中国建造“造船出海”,赢得各国尊重。
C-出题方向预测
1.面试题:当前,中国正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让科技味道更浓,创新动力更足,发展成色更绿。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2.2021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颁布,提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提出到2025年和2035年分两步走的主要目标:
到2025年,中部地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投入产出效益大幅提高,综合实力、内生动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建立,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降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式普遍建立。开放水平再上新台阶,内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共享发展达到新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统筹应对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到2035年,中部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产业整体迈向中高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请谈谈你对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