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文化地标”是一座城市“精气神”的集中体现,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雕塑等,在营造公共环境、提升文化品位、塑造城市风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有些地方建设的地标,忽视本地实际、割裂历史文脉,不仅违背了城市发展规律,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风貌。
当前,随着城市发展,建设“文化地标”成为城市构筑文化空间、树立城市形象的选择。为杜绝滥建“文化地标”,一方面,要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建立制度规范、健全约束机制;另一方面,要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强化审批监管、明确建设管理重点领域。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城市“文化地标”更有文化。

【更多时政热点和旗文共赏请私聊课程顾问】
全文字数:2146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A-文章写作精析
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
《人民时评》(2023年1月27日)
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600 岁的紫禁城见证着北京城的过往,拓荒牛雕塑标记着深圳的开拓进取,珠海大剧院“日月贝”讲述着“珠生于贝,贝生于海”的城市记忆,古典园林里生长着苏州的温婉……(旗帜注释:背景)城市文化地标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与人们产生紧密的情感连接、文化认同。(旗帜注释:文化地标的意义:深植历史文化,投射时代风貌,成为精神和文化象征,产生情感连接、文化认同)
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类文化地标成为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旗帜注释:(打造文化地标的意义:传播城市形象,吸引流量参观)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打造新文化地标的现象也引起社会关注。(旗帜注释:打造文化地标存在的问题:急功近利现象频现)
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文化地标首先应当与地理环境“不违和”。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融为一体,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无论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审美意境,还是如今兴起的保护生态、亲近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都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丽江古城依山傍水、以水为脉,整座古城获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体育场“鸟巢”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勾勒出现代北京的美丽风景。反之,若缺乏对自然的敬畏,滥造钢筋水泥地标,即便再大的“手笔”,也与审美旨趣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旗帜注释:打造文化地标的对策: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作为一种符号化呈现,文化地标也应该追求形神兼备。一个建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标,不是凭借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而是流淌着活生生的历史文脉,能唤起人们共同的情感记忆。走进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原样保留的铸造厂车间及生产设备,拉近了人们与老工业基地的时空距离;漫步福州修旧如旧的古厝间,曾经的老房子、如今的文创园,古老与现代交融,乡愁与时尚相遇。面对数之不尽的历史文化街区、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进行合理适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成为广受认可的文化地标。(旗帜注释:打造文化地标的对策:追求形神兼备)
作为一种公共建筑,文化地标还应当发挥服务公众的功能。地标建筑是有“生命”的,其生命力来自于生活。人们喜欢将博物馆、剧院、书店称为文化地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直接连通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和生活。到一座城市先逛博物馆,人们才能加深对这个城市的历史过往和现实文化的认知。以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为例,建院以来,为观众带来 1 万多场演出,开展大量艺术普及教育演出及活动,观众和粉丝遍布全国。正是那些传播文化、服务公众的不懈努力,使得文化地标的形象更加亲切、更加持久。(旗帜注释:打造文化地标的对策:发挥服务公众的功能)
文化地标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打造新的文化地标,必须丰富其审美内涵,完善其服务功能,让其在与公众的“紧密连接”中收获持久口碑和影响。(旗帜注释:总结)
B-金句背诵积累
1.600 岁的紫禁城见证着北京城的过往,拓荒牛雕塑标记着深圳的开拓进取,珠海大剧院“日月贝”讲述着“珠生于贝,贝生于海”的城市记忆,古典园林里生长着苏州的温婉……
2.丽江古城依山傍水、以水为脉,整座古城获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体育场“鸟巢”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勾勒出现代北京的美丽风景。
C-出题方向预测
1.2020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强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管理的通知》明确,要加强大型城市雕塑管控,严格控制建设高度超过30米或宽度超过45米的大型雕塑,严禁以传承文化、发展旅游、提升形象等名义盲目建设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大型雕塑。新建城市雕塑涉及纪念设施、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履行报批程序。
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类文化地标成为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然而,少数地方在规划建设、文化发展等方面存在一些误区,打着“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等招牌,大兴土木,仓促上马,“文化地标”变成了华而不实的“政绩地标”。请谈谈你的看法。
2.在《大国建造》里面出现了来福士,对于来福士建筑物,有些人说这是重庆的地标,有些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渝中区作为“老重庆底片,新重庆客厅”,要如何处理好城市改造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关系。
请谈谈如何处理好渝中区城市改造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