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村晚”根植于广袤的乡村,来源于普普通通的群众。其承载的是乡音,关注的是乡土,凝聚的是乡情,是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庆祝、共同期盼的文化活动,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好载体,是活跃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展现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的重要抓手,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更多资料和课程私信课程顾问老师】
全文字数:1791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A-文章写作精析
“四季村晚”唱响农民美好新生活
为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鼓励和引导各地“村晚”常态化开展,文化和旅游部定于2023年开展“四季村晚”活动。通过开展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村晚”活动,推动“村晚”活动常态化开展。“村晚”由节日逐渐扩展到平时,能更好地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是乡村文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旗帜注释:“四季村晚”包括四个阶段:春季热启动、夏季大联欢、秋季庆丰收、冬季暖回顾。开展“村晚”活动的意义:能更好地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是乡村文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村村办“村晚”,人人秀才艺。“村晚”是一场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文艺晚会,它的主角是村民。在“村晚”的舞台上,村民们想说的、想唱的、想抒发的真实情感都可以表达出来,每个人都可以登上舞台做“主角”。村民们尽情欢唱,唱出心中向往。用热闹与喜庆展示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新面貌,展示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呈现乡村文明新风向。(旗帜注释:阐述了“村晚”的含义及表现形式,展示了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呈现了乡村文明新风向。)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文化“活”起来,乡村的各项发展才会有基础。“村晚”不仅是一场联欢会,更是乡村振兴新气象的载体。过去,农村文化建设内容较为单一,文化活动表现形式也较为单调,村民们闲暇时聚在一起打牌搓麻将喝酒等;现在,通过“村晚”,村民们有效摆脱了一些陈规陋习。从“村晚”的创作彩排演出,到活动组织现场策划保障,悄然拉近了村民之间的距离,每一位村民都能够从“村晚”中获得体验感与满足感。可以说,“村晚”已融入村民的生活,成为凝聚村民情感、促进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良好载体,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旗帜注释:通过过去和现在的对比,突出开展“村晚”活动的必要性。)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村晚”舞台虽小,却凝聚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真实生活的一种微缩模型。在舞台上,村民们的节目从生活方式、节日习俗,到传统手工艺、民间文艺,再到融合乡土文化、乡村旅游等元素,扎根于乡土,承载着乡音,乡土味浓,演身边人,道心里话,赞新生活。事实证明,近年来“村晚”已成为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平台,能够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成为乡村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用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去浸润、感染和引领乡亲们,凝聚起乡村振兴的正能量。(旗帜注释:“村晚”是乡村独特的文化景象,是乡愁记忆的活化石,更是丰富乡村文化供给的具体途径,因此,这种文化现象已经上升为社会现象。为鼓励和引导各地“村晚”常态化开展,按照《“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工作方案》有关要求,文化和旅游部定于2023年开展“四季村晚”活动,无疑是放大“村晚”效应,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得好举措。)
“村晚”常态化是一件好事。要真正把这件好事办好,离不开各级部门的积极引导,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更离不开农民群众的自发性。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坚持自发自愿原则,充分利用农闲、传统节假日开展活动,避开农忙时节,切实为基层减负,才能真正实现让大家看“村晚”、享“村晚”、乐“村晚”。(旗帜注释:“四季村晚”是提振乡村居民“精气神”的抓手,需要通过各级部门的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的参与,让其价值深入到更多人心中,节目选择上要重点关照到村民生活生产的多个方面,让他们在节目中发现自我的存在,以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B-金句背诵积累
1.村村办“村晚”,人人秀才艺。
2.“村晚”不仅是一场联欢会,更是乡村振兴新气象的载体。
3.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C-出题方向预测
1.时下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如火如荼,广大有志青年纷纷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请结合你的专业知识,谈谈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2.现在“搬得出”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如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让易地搬迁群众开启安居乐业新生活成为关键问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