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需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高度,就“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作出部署安排,并提出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这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文字数:3311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A-文章写作精析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城乡融合发展在促进城乡联系协同、实现要素充分流动、推动城乡关系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旗帜注释: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城市和乡村是现代化建设的两个重要领域,城乡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各项事业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更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旗帜注释:阐述了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城乡融合发展为乡风文明建设夯实物质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城乡融合发展,不仅包括城镇和乡村发展,更包括二者之间互融互促的发展。在《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的不断推动下,我国城乡间关系愈加紧密。在此过程中,要素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更好打破了壁垒,充分缓解资源匮乏、资源闲置困境,更有利于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流入乡村,进一步推动城乡关系的重构,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得以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建立健全城乡统一衔接的经济社会制度与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减少农村资源流失、增加乡村发展机会,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二元结构的过程中释放发展潜能,为乡风文明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也让城市先进的管理经验、生活理念不断注入乡村生活,为实现城乡良性互动、促进乡村文明治理注入力量。(旗帜注释:分论点一:城乡融合发展为乡风文明建设夯实物质支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以下简称《任务》),提出7个方面24项任务,要求开展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试点建设工作,加快推进以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等“三区一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行动。)
国家发改委等19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经过3年至5年努力,支持返乡入乡创业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返乡入乡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迸发,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就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返乡入乡创业产业园、示范区(县)。)
城乡融合发展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实践路径。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包含乡村社会风气、农民精神面貌等丰富内涵。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城乡融合发展力度,为乡村各项事业发展提供重要契机,更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实践路径。一方面,通过推动城乡教育均等化,统筹城乡教育事业发展,让城市知识分子与广大农民群众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提升其知识水平、思想素养、生活理念、文明意识,为培育文明乡风、推动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另一方面,在制度建设、基层治理等方面,以城乡融合发展作为窗口,不断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在社会化服务、行政化管理、法制化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的科学性。此外,更要不断发挥广大乡村基层干部、新乡贤等乡村建设核心领导者的坚实力量,通过增强“领头羊”的引领作用,不断鼓励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事业发展、互助合作,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质增效。(旗帜注释:分论点二:城乡融合发展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实践路径。对策:统筹城乡教育事业发展/以城乡融合发展作为窗口,不断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体制机制深化改革/要不断发挥广大乡村基层干部、新乡贤等乡村建设核心领导者的坚实力量。)
城乡融合发展为乡风文明建设增强文化引领。培育时代新貌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内在要求。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文化在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方面的力量,着重提升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城乡融合的价值追求,不断推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建立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的文化供给体系,坚持重心下移,打通城市文化资源下沉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其对农村文化建设的供给带动作用。同时,更要在城乡融合过程中进一步挖掘农耕文明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凝心聚力的作用,深入提炼乡土文化、家风家训、地方民俗中蕴含的人文理念、道德规范,将其与时代发展、现代文明充分融合,为乡风文明的培育创建提供不竭内生动力,筑牢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文化根基。(旗帜注释:对策:发挥文化在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方面的力量,着重提升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城乡融合的价值追求,不断推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建立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的文化供给体系,坚持重心下移,打通城市文化资源下沉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其对农村文化建设的供给带动作用/要在城乡融合过程中进一步挖掘农耕文明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凝心聚力的作用。)
文明培育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工程。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更需要系统推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未来,更要因地制宜补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短板,因事而化、因时而进,持续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贯通城市社区与乡村,树立精神文明建设标杆,不断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衔接,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活力。(旗帜注释:总结全文,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风文明建设,需要系统推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B-金句背诵积累
1.文明培育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工程。
2.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更需要系统推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C-出题方向预测
1.请谈谈乡村旅游如何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2.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总书记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作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的福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福建应该怎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