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免费获取备考资料】
1.12月22日,联合国通过决议将春节作为联合国假日。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2.12月23日,我国未成年网民突破1.93亿。12月23日,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9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7.2%。城镇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7.5%,农村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96.5%。小学生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5.1%,其他各学龄段的互联网普及率均超过99%。
3.12月23日,中国规模最大高原山地风电基地建成投产。12月23日,中国大唐云南文山锦屏西风电项目86万千瓦风电机组并网发电,标志着总容量110.3万千瓦的中国规模最大高原山地风电基地建成。
4.12月24日,全球最大双燃料动力耙吸式挖泥船下水。12月24日,由中交上航局投资、振华重工建造的国内首艘15000立方米舱容双燃料动力耙吸挖泥船“新海鲟”号在江苏启东正式下水。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国内首艘采用双燃料动力系统的大型耙吸挖泥船,填补了我国LNG动力清洁能源耙吸挖泥船研发设计的空白。
5.12月24日,我国确定2024年粮食生产总体目标。12月24日,农业农村部公布,2024年,我国粮食生产总体目标是,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继续扩大油菜面积,着力提高单产。面积将保持总体稳定,有条件的地方挖潜扩面;产量上稳中求进、在优化品种品质的前提下力争多增,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6.12月24日,河南郑州发现我国迄今最早兆域。12月24日,考古人员在河南郑州商都遗址发现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贵族墓地兆域,为探讨我国兆域起源及陵寝制度发展提供了新材料。
7.12月25日,天目一号气象星座11-14星发射成功。12月2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目一号气象星座11-14星发射升空,主要用于提供商业气象数据服务,星座建成后可实现全球全天候海洋、大气层、电离层的立体化、一体化业务探测。
8.12月25日,我国科学家建立青藏高原新近纪高精度综合地层框架。12月25日,我国科学家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的新近纪地层和化石群进行总结,建立和完善了可用于国际对比的青藏高原地区新近纪高精度综合地层框架,并查明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新近纪的古气候环境演化特征。
9.12月25日,黄岩沙埠窑考古成果丰富,为我国陶瓷考古“填空补白”。在中国陶瓷史上,浙东的越窑和浙西南的龙泉窑先后各领风骚数百年,而两者之间存在“缺环”。12月25日,最新考古成果显示,位于浙东台州黄岩的沙埠窑是两大青瓷名窑在约1000年前的北宋完成“交接棒”的重要枢纽。这一发现也为我国陶瓷考古“填空补白”。
10.12月26日,中共中央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强调,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11.12月26日,我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12月26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与远征一号上面级,成功发射第57、58颗北斗导航卫星。这组卫星属中圆地球轨道卫星(MEO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后发射的首组MEO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接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12.12月27日,“世界级黄金旅游高铁线”杭昌高铁全线贯通。杭昌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连接线,串联起杭州西湖、千岛湖、黄山、鄱阳湖、景德镇、滕王阁等一批全国著名旅游名胜,沿线共有9个国家5A级、70多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形成连接浙皖赣三省众多名城、名镇、名湖、名山的世界级黄金旅游线。
13.12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完善多部门、跨地区、军地联防联控机制,建成以疾控机构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军民融合、防治结合、全社会协同的疾控体系。
14.12月27日,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的纪律处分工作遵循下列原则:(1)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2)党纪面前一律平等。(3)实事求是。(4)民主集中制。(5)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5.12月27日,我国单体规模最大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全容量并网。12月27日,我国单体规模最大的漂浮式光伏电站——安徽阜阳南部风光电基地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16.12月27日,四部门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12月27日,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对课后服务提出五个“严禁”:严禁随意扩大范围、严禁强制学生参加、严禁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严禁不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人员进校提供课后服务。
17.12月27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在新时代外交工作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必须做到坚持原则,在关乎人类前途命运和世界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上,要旗帜鲜明、站稳立场,牢牢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团结争取世界大多数。必须体现大国担当,坚持弘扬独立自主精神,坚持引领和平发展,坚持促进世界稳定和繁荣。必须树立系统观念,以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把握大势、统筹兼顾、掌握主动。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坚守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和根本方向,同时开拓进取,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坚决反对一切强权政治和霸凌行径,有力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必须发挥制度优势,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强大合力。
18.12月28日,全球规模最大乙醇生产装置启动试生产。12月28日,全球规模最大的60万吨/年乙醇生产装置在安徽淮北启动试生产,产出合格无水乙醇。
19.12月28日,国内最大跨度跨海桥开启塔柱施工。12月28日,由中国铁建大桥局建设的国内最大跨度跨海桥——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双屿门特大桥首个主塔承台全部完成浇筑,标志着这座世界级大桥正式开启塔柱施工,为全桥早日建成打下坚实基础。
20.12月29日,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我们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以团结凝聚力量,以奋斗铸就伟业,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华章。
21.12月29日,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参加2023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的全体使节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对全体使节提出了四点要求:(1)牢记初心使命,做对党忠诚的笃行者;(2)强化担当作为,做奋勇开拓的创业者;(3)敢于善于斗争,做国家利益的捍卫者;(4)坚持自我革命,做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者。
22.12月29日,新一代“极地”号破冰科考船首次亮相。12月29日,由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破冰科考船——“极地”号破冰科考船,首次公开亮相。
23.12月29日,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场一号发射工位竣工。12月29日,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一号发射工位正式竣工。该项目的建成,标志着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形成发射能力过程中取得关键进展。
24.12月30日,世界海拔最高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12月30日,世界海拔最高光伏项目——西藏才朋光伏项目正式投入运营,这个项目每天的发电量可以满足近4000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25.12月30日,世界最长海底道路隧道主线盾构穿海。12月30日,青岛胶州湾第二隧道南线主线隧道开始盾构掘进,标志着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长度最长的海底道路隧道主体正式开启盾构穿海作业。该隧道预计将于2027年12月份完工并通车运营。
26.12月30日,长征火箭2023年度发射收官。12月30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05次飞行,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2023年度发射任务的收官之战——长征火箭全年共实施47次发射任务,全部取得圆满成功。
27.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习近平指出,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世事变迁,和平发展始终是主旋律,合作共赢始终是硬道理。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28.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互致新年贺电。习近平指出,我同普京总统已经共同宣布,双方将于明后年举办中俄文化年。我们还将隆重庆祝两国建交75周年。中俄关系四分之三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表明,不断巩固和发展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的中俄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国际社会期待,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