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城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对新时代新阶段城市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道路,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甘肃省地域辽阔,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因此,建设“韧性城市”对甘肃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硬件、技术、数据三个角度出发,提出具体举措,以满足复杂城市系统的实践需求。文章结构鲜明、举措详实,是一篇不可多得的

【更多资料扫码获取】
全文字数:2610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A-文章写作精析
数字赋能建设韧性城市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以技术赋能提升城市韧性治理水平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共同选择。“韧性城市”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旗帜注释:开头引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高政治站位,引出概念“韧性城市”,说明“韧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长远的来讲,城市能够从过往的灾害事故中学习,提升对灾害的适应能力。)可见,如何让城市更有韧性已成为城市规划和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议题。(旗帜注释:议论过渡。)甘肃省地域辽阔、地貌复杂多样,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如何有效化解各类风险带来的巨大威胁,提高城市基础韧性,对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至关重要。(旗帜注释:简要说明甘肃基本地理信息,说明甘肃建设“韧性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硬件赋能,补短板。面对数字政府、智慧治理转型带来的重大机遇,城市管理者应分步骤、分阶段、有层次地补齐硬件和软件建设短板,激活城市治理全要素资源。(旗帜注释:议论过渡。)这要求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做好从无到有工作,根据城市自身的需求和任务,以新基建、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加快“城市大脑”等新型通信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场景应用,补充社会治理工具箱的同时,提升城市的智慧程度和智能水平。另一方面要做好从有到优的工作,加快对医疗、城际交通、公共安全等传统基建领域的数字化改造,推动各级、各部门以及相关行业领域的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有机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传统基础建设的深度融合,切实提高政府风险预防与治理能力,为治理主体开展韧性治理活动提供较为完备的条件保障。(旗帜注释:提出第一个分论点:硬件赋能,补短板。文中从两方面阐述,分别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技术赋能,调结构。城市治理具有综合性、复杂性较突出的特点,要依托技术对政府和社会的双向赋能,构建更为弹性、灵活、高效的多层次治理体系。(旗帜注释:议论过渡。)政府层面,要打破原有的层级结构和组织壁垒,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借助技术嵌入来重塑治理流程、优化资源配置,系统梳理各类风险事件,在风险地图构建的基础上建立数据采集—动态模拟—风险预警—应急处置—灾后重建的韧性治理全链条,力争在统筹兼顾针对性、多目标性和有效性等要求的同时,打造具有风险管理、应急响应能力的扁平化城市管理体系。社会层面,要以构建智治、自治双结合的治理形态为契机,培育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促成治理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单向度”到“多层级”的转换。(旗帜注释:提出第二个分论点:技术赋能,调结构。文中从政府和社会两个层面分别提出具体举措。政府:打破壁垒,加强协作;社会:公众参与。)
数据赋能,提效能。在数据已然成为新型生产要素的当下,用好、用活数据不仅能让以往许多不可治理性问题变得有章可循,更能显著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公共服务效率。(旗帜注释:议论过渡,指出用好数据的意义。)为此,一是应让数据“动起来”,充分发挥其对人类生活、生产的支撑作用,要将传统高成本、低效率的人工决策过程逐渐转变为基于跨部门、跨行业大数据归集、研判与精准施策的过程,通过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方式持续收集、监测城市运行风险,切实降低城市韧性治理的过程风险,帮助政府破解应急管理、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等领域的治理难题。二是应让数据“活起来”,将散落且沉睡在城市各子系统内的数据资源筛选、甄别和整合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精准施策,通过事前的智能预警和动态监测,提高城市系统对外部冲击的预测能力,真正实现城市韧性建设从单一到整体、从响应到应对、从事后处置到事前介入的转变。(旗帜注释:提出第三个分论点:数据赋能,提效能。文中从两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分别是让数据“动起来”和“活起来”。)
眼下,传统的线性治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复杂城市系统的实践需求。增强城市韧性发展能力、提升城市风险自适应能力,必须要发挥好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因此,在考虑变革与稳定、适应与设计、层级结构与自组织等基本问题外,政府部门还应将数字技术与城市韧性治理的协同耦合纳入统筹考虑。只有坚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才有可能提高行动者处理复杂变化过程的能力,进而在智治中让城市更有韧性,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旗帜注释:总结全文,从智治角度提出相应举措,提高文章展位。)
B-金句背诵积累
1.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促成治理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单向度”到“多层级”的转换。
3.在智治中让城市更有韧性,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C-出题方向预测
1.结合材料,请就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出对策。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凝练。400左右。
2.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召开全国专题会议,会上安排由甘肃省进行经验介绍。你作为甘肃省委办公厅主任,请你结合给定材料和工作实际,撰写一份在专题会议上的讲话提纲。要求:格式规范,语言简洁,条理清晰。10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