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习近平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要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守牢安全底线,健全保障体系,推动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2.11月7日,教育部等四部门修订印发《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办法》提出,职业学校要坚持以专任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原则,聘请兼职教师应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满足学校专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重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民生紧缺专业和特色专业。兼职教师占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师总数的比例一般不超过30%。聘请的兼职教师应以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为主,也可聘请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根据需要也可聘请相关领域的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重视发挥退休工程师、医师、教师的作用。
3.11月7日,2023年“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开幕。11月7日,由世界互联网大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浙江乌镇开幕。当日,全球第一个以互联网为主题的大型科技馆——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启幕。
4.11月8日, 第二十四个中国记者节。中国记者节在每年的11月8日举行,是为了表彰和庆祝中国记者的努力工作和无私奉献。这个节日的目的是为了弘扬真相和呼唤记者们的职业道德,以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
5.11月8日,习近平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如何解决发展赤字、破解安全困境、加强文明互鉴,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互联网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维护安全的新疆域、文明互鉴的新平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既是回答时代课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习近平提出了“三个倡导”:我们倡导发展优先,构建更加普惠繁荣的网络空间。我们倡导安危与共,构建更加和平安全的网络空间。我们倡导文明互鉴,构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
6.11月8日,两部门发布《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应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明确收费渠道和方式,项目经营收入能够覆盖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具备一定投资回报,不因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额外新增地方财政未来支出责任。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应全部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实施,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建设和运营期间的资产权属,清晰界定各方权责利关系。
7.11月7日,生态环境部等11部门公布《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甲烷排放控制政策、技术和标准体系逐步建立,甲烷排放统计核算、监测监管等基础能力有效提升,甲烷资源化利用和排放控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种植业、养殖业单位农产品甲烷排放强度稳中有降,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持续提升。按照方案,“十五五”期间,甲烷排放控制政策、技术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甲烷排放统计核算、监测监管等基础能力明显提升,甲烷排放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有效提高。煤矿瓦斯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种植业、养殖业单位农产品甲烷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此后,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力争逐步实现陆上油气开采零常规火炬。
8.11月9日,应急管理部首次颁发消防救援纪念章。消防救援纪念章共设三类七种,颁发对象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干部和消防员,以及由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统一管理指挥的地方政府专职消防队员、消防文员。其中,金质、银质、铜质“消防救援服务纪念章”分别颁发给从事消防救援工作满30年、16年、8年的消防救援人员;金质、银质、铜质“献身消防救援纪念章”分别颁发给烈士和因公牺牲、因公致残的消防救援人员;重大消防救援任务纪念章颁发给执行有关重大灭火救援、抢险救灾和消防安全保卫等任务的消防救援人员。
9.11月9日,我国成功发射中星6E卫星。11月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星6E卫星。中星6E卫星是中国新一代广播电视专用传输卫星,将接替中星6B卫星业务,承担广电安播使命。中星6E卫星的广播电视资源主要覆盖中国、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区域,通信资源主要覆盖中国陆地及领海、中亚和南亚等地。
10.11月9日,全国最大海缆施工船“启帆19号”今日下水。11月9日,我国排水量最大的海缆施工船“启帆19号”下水开展测试,建成后将满足我国深远海电缆和通信光缆敷设需求,促进海上风电资源开发利用。
11.11月10日,习近平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习近平指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求真务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抓紧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12.11月10日,习近平复信费城交响乐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思艺。习近平指出,50年前,乐团来华开启中美文化交流“破冰之旅”,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0年来,乐团作为活跃在中美两国间的“文化使者”先后12次访华,为促进中美关系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50年后的今天,费城交响乐团和中国交响乐团及多国歌唱家一起在华演出,必将作为一段珍贵佳话载入史册。【拓展】1973年9月,费城交响乐团首次访华,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华的美国乐团。
13.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并将其概括为“十个必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
14.1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通知》指出,煤电容量电价机制适用于合规在运的公用煤电机组。燃煤自备电厂、不符合国家规划的煤电机组,以及不满足国家对于能耗、环保和灵活调节能力等要求的煤电机组,不执行容量电价机制,具体由国家能源局另行明确。煤电容量电价按照回收煤电机组一定比例固定成本的方式确定。其中,用于计算容量电价的煤电机组固定成本实行全国统一标准,为每年每千瓦330元;通过容量电价回收的固定成本比例,综合考虑各地电力系统需要、煤电功能转型情况等因素确定,2024~2025年多数地方为30%左右,部分煤电功能转型较快的地方适当高一些,为50%左右。2026年起,将各地通过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的比例提升至不低于50%。
15.11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海设立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11月9日,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第42届大会通过了在中国上海设立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研究所的决议。这是教科文组织全球性一类中心首次落户欧美以外发展中国家。
16.11月10日,中国新增三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1月10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和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正式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以板栗栽培为核心,作物、药材、家禽等合理配置的复合种养体系。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已有2000余年历史。铜陵白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而称名于世。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是“梅-茶-鸡-蜂”有机结合的复合型山地农业模式。
17.11月11日,新疆自贸区喀什片区揭牌。11月11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揭牌,并迎来首批35家企业入驻,这是我国西北沿边地区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18.11月11日,我国在建装机容量最大水电站实现大江截流。11月11日,我国目前在建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金沙江旭龙水电站成功实现大江截流,旭龙水电站由前期准备工程全面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19.11月10日,第六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启幕。11月10日,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安徽省黄山市开幕。本届大展以“一辈子·一件事”为主题,设有非遗美食品鉴展、金属工艺作品展、刺绣类作品展、草柳藤编织类作品展、雕刻类作品展5大展区。
20.11月10日,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实验室揭牌。11月10日,中国援建的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揭牌仪式。
21.11月11日,第五届豫剧艺术节开幕,纪念常香玉大师诞辰100周年。11月11日,第五届豫剧艺术节在河南郑州开幕,豫剧是中国第一大地方戏剧种,常香玉创立的常派艺术备受推崇,在中国豫剧界有“无旦不学常”之说。今年是常香玉诞辰100周年,纪念、追忆常香玉等环节贯穿其中。
22.11月11日,三位科学家获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首届“可持续发展青年科学家奖”。11月11日,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浙江温州举办。香港城市大学楼雄文教授、清华大学张强教授、牛津大学斯奈斯教授获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首届“可持续发展青年科学家奖”,每人奖金100万元人民币。
23.11月13日,我国正式开通全球首条1.2T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11月13日,连接北京-武汉-广州、总长3000多公里的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在清华大学正式开通。这是目前已知的全球首条1.2T(传输速率为每秒1200G比特)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
24.11月12日,我国首台高能非弹性中子散射谱仪建成。11月12日,中山大学与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合作建设的高能直接几何非弹性中子散射飞行时间谱仪(简称“高能非弹谱仪”)揭牌,预计明年正式投入使用。这是我国首台非弹性中子散射飞行时间谱仪,填补了我国高能非弹性中子散射领域的空白,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5.11月13日,我国面向尼泊尔的里孜口岸正式开通。11月13日,中国—南亚新贸易通道里孜口岸顺利开通运行。这是继樟木、吉隆、普兰之后,西藏第四个陆路口岸正式通关,也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口岸。
26.11月14日,习近平向2023两岸企业家峰会10周年年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两岸同胞是命运共同体。两岸企业家峰会是两岸企业及工商界人士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促进两岸经济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峰会广泛团结两岸企业界、工商界,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增进同胞福祉、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新的贡献。2023两岸企业家峰会10周年年会以“新格局中融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2023年11月14日在江苏南京开幕。
27.11月13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全线通水至11月13日,累计调水量突破600亿立方米,京津冀豫四省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08亿人。
28.11月14日,中国海油宣布,我国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气田Ⅰ期开发项目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海上深层复杂潜山油气藏开发迈入新阶段。
29.11月14日,国家重点能源项目——青海玛尔挡水电站正式下闸蓄水,标志着该电站正式进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前的冲刺阶段。玛尔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上游的黄河干流上,平均海拔3300米,总装机容量232万千瓦,是黄河流域在建海拔最高、装机最大的水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