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近年来,山东坚定扛牢农业大省责任,水果、蔬菜、水产品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农产品出口额连续23年列全国第一。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正在齐鲁大地傲然崛起。
乡村振兴,离不开辛勤汗水的浇灌;齐鲁样板,更要在实干苦干中拓展。坚定不移的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当前,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正处于全面提升的关键阶段。山东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着力夯实产业之基,着力彰显生态之美,着力弘扬文明之风,着力探寻善治之策,着力拓展共富之路,全面提升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性和引领性。

一场山东之旅,看乡村振兴新变化
春去秋来,繁花似锦。放眼齐鲁沃野,秋种秋收有序推进,乡村旅游人气十足,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一场短暂的山东之旅,深切感受齐鲁大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热度、统筹资源规划谋划的高度、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化高水平乡村振兴样板片区的力度,一幅生机无限的“三农”新图景正在绘就。(旗帜注释:本段描绘了山东农村的美好图景,身为农业大省、具有先发优势的山东,当仁不让扛起了打造样板的光荣使命。)
落“土地增收”关键点,连接“粮食安全”线,绘就“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五谷丰登图”。“傅公家居自天属,时复耕耨不惮烦。”(旗帜注释:“傅公家居自天属,时复耕耨不惮烦”出自元代诗人吴莱的古诗《双林寺观傅大士顶相舍利及耕具故物》,此句强调农耕的重要性)近年来,山东各地先后实施一系列硬措施,守住了耕地红线,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统一规划,实现整齐划一,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整治、永农非耕地整治等行动,补充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提升粮食总产量,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在临沂蒙阴,古泉村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连片建设现代蜜桃产业园,实行“土地+”托管服务。由此,我们也可以采取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与社、企“合作共赢”的模式,全方位构建“支部领办合作社+平台+农户”三位一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打造成乡村振兴的加油站、助推器。(旗帜注释:守住耕地红线,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整治、永农非耕地整治等具体举措可以积累;举了临沂的例子,“土地+”托管服务创新举措,构建“支部领办合作社+平台+农户”三位一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实现村企共赢。)
落“乡村人才”着力点,连接“选育管用”线,绘就“华彩浓郁聚英才”的“群英荟萃图”。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各地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临沂的沂蒙“兵支书”勇当乡村振兴路上的“排头兵”、济宁泗水创新推行的“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济南三涧溪村搭建创业平台吸引青年就业创业,无不体现各地都在高位谋划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由此,我们也可以建强“领头雁”队伍,扎实做好村党组织书记、村“两委”干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深入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头雁擂台赛”,充分发挥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帮扶作用;也可以用活“乡村振兴首席专家”数据库,广泛招引乡村振兴实践的“土专家”“田秀才”“农博士”提供技术指导;也可以培育村级后备力量,建立健全村“两委”后备干部人才库,完善村级后备干部教育管理机制,为基层党组织长远发展补足后劲。(旗帜注释:推行人才发展新模式、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建强人才队伍、用好人才库,以此四种举措描绘出当前山东的人才画卷。)
落“特色产业”切入点,连接“资源配置”线,绘就“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富民强村图”。各地以特色产业为抓手,拓展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济宁泗水杨柳镇,依托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万亩甘薯基地,实现前端原料基地建设、后端副产品综合利用,将粉条产业、甘薯加工产业做强做大,不断提升品牌建设。潍坊寿光的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构建了全产业链条发展模式,打造了种业研发平台、科技创新中心、链条标准体系。由此,我们也可以立足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拓展产业链,加强农产品加工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旗帜注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士特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