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何坚持创新引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社会各界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按照介绍背景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逻辑结构谋篇布局。首先充分肯定河南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取得的系列成效,同时清醒地把握河南造制造业大而不强、大而不忧、结构亟须优化等问题,在从动力、技术支持、政策扶持三方面分析河南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难原因的基础上,从思想、技术、制度三个维度,结合河南制造业发展现状提出具体对策。
学习本文,一方面要把握文章的整体逻辑结构,另一方面要结合河南制造业发展现状把握如何坚持创新引领,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以创新引领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
随着“双碳”目标的逐步推进,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旗帜注释:“双碳”目标背景引入,指出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性。)近几年,河南省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旗帜注释: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绿色低碳发展本质上是可持续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大势。)对钢铁、石化、电解铝等传统优势产业实行“一业一策”,加强绿色低碳技术、装备、产品推广应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制造业“绿色、减量、提质、增效”转型步伐不断加快。2022年,我省分别有37家绿色工厂、3个绿色工业园区、9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2个绿色设计产品型号入选国家级名单。(旗帜注释:举例论证。以事实数据论证河南绿色低碳转型成效。)
鉴于我省仍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受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传统“两高一低”(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产业仍占比较高,偏重的产业结构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掣肘。(旗帜注释:此段主要分析河南传统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河南是新兴的工业大省,传统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结构亟须优化的问题比较突出。以钢铁、铝工业、石化能源三类传统产业举例,论证传统产业亟须优化转型升级。)譬如,以高炉—转炉长流程为主的流程结构占钢铁行业的主导地位,社会发展和市场用户对生态钢铁材料提出了迫切需求;铝工业等有色金属行业拥有全产业链等优势,但面临用电结构依赖火电、减碳技术缺乏革命性突破、循环经济体系不够完善等困境;石化能源结构偏煤特征明显,煤炭消费集中度高,碳排放基数和脱碳难度大;绿色建材在实际推广中下沉市场潜力有待挖掘,供给端还存在不足不优的问题。
究其根本,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三点:一是绿色低碳发展动力不足。(旗帜注释: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难原因之一,动力不足。集中体现在企业缺乏长远发展眼光、成本风险、消费引导不足、居民绿色消费意识不强等方面。)企业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参与者,也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主体。受转型成本、投资风险、激励政策不完善的制约,一些企业将短期利益作为自身发展的最大驱动力,没有深入思考如何将企业自身利益与社会大环境和国家政策有机结合。同时,绿色制造产品消费环节引导不足、居民消费意识不强等问题也降低了企业绿色转型的积极性。二是绿色低碳发展技术支撑不足。(旗帜注释: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难原因之二,技术支撑不足。体现在缺乏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不足、储备不足、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等。)当前,我省传统制造业的绿色低碳技术存在战略储备不足、关键技术自给率不足等瓶颈,企业绿色技术自主研发不足,多以直接购买先进设备为主要方式。同时,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垂直型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导致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成果难以转化到企业。三是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支持不足。(旗帜注释: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难原因之三,政策支持不足。集中体现在政策支持精准性协调性不足,没有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绿色低碳转型是融合政策、法规、技术等诸多因素的系统性工程,在制造业转型过程中还存在搞一刀切式环保执法、运动式减碳等现象,增大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转型成本,导致“转型难”“转不动”,政策支持的精准性和协调性有待提升。
我省要实现“双碳”目标,就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绿色制度体系为保障,全面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优化。其关键在于创新,包括思想转型、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旗帜注释:过渡段落。在提出问题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思想、技术和制度三方面的对策,总领下文。)
在思想层面,(旗帜注释:在思想上要转变理念,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增强制造业转型发展活力动力。绿色发展理念本质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产业发展上要统筹制造业发展和低碳转型,企业要坚持市场导向争当先锋,融入全球生态圈。)要以转变发展理念为抓手,激发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充分认识绿色低碳发展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有机结合,本质是一种统筹兼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国内外市场环境,以及“双碳”战略要求,关键是要转变发展理念。对产业发展而言,要统筹制造业发展和低碳转型的协调关系,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贯穿制造业生产各方面和全过程,安全达峰削峰。对企业发展而言,企业在绿色低碳转型大背景下要争做减碳先锋,坚持市场导向,积极融入合作生态圈,依托强大的国内市场焕发生机和活力。
在技术层面,(旗帜注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高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道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力度,加强原始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在技术层面要扩大绿色科技供给,提高低碳科技覆盖范围和深入程度。主要囊括打造科研平台、加强技术研发、强化科研成果转化、工艺革新、流程再造、推广低碳技术应用等。)要以扩大绿色低碳科技供给为重点,加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科技支撑。建设省级绿色低碳产业研发平台或工程中心,开展工业节能减排、新兴绿色低碳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等共性技术的研发,鼓励重点行业节能减碳改造和绿色低碳领域的创新成果产业化投入,以技术工艺革新、生产流程再造促进制造业减碳去碳。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在低碳产品开发、低碳技术创新等领域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旗帜注释:河南“创客中国”大赛活动走在全国前列,积极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壮大市场主体规模,在细分领域强化科研投入,逐步培育成行业龙头。)以技改项目、新产品推广、试点示范为重点,推广低碳和零碳技术在重点行业的应用示范,形成更多更好更适用的低碳产品和低碳服务。
在制度层面,(旗帜注释:在制度上完善激励机制,包括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解决投融资问题等)。要以探索激励机制为核心,强化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制度保障。强化顶层设计,针对不同地区的碳排放、产业结构与资源禀赋差异,制定面向不同市场主体的差异化政策清单体系,形成政府、市场与企业协同推进的格局。(旗帜注释:顶层设计一方面要体现地区产业、资源等条件差异,另一方面要体现政府与市场对企业的共同扶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旗帜注释:政策支持集中体现在利用金融财税、价格监管等措施鼓励引导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加大对绿色低碳产品、绿色技术研发的支持,通过税费优惠、政府补贴等激励措施提高转型的积极性。探索转型金融,将金融产品设计与项目碳减排量或绿色评估挂钩,保障高能耗企业在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合理的融资需求,有序推动传统制造业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