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习近平总书记每次视察河南,必问粮食,必访农户。河南作为现代化的农业大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河南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积极打造以粮食为核心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如何坚持创新引领,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社会各界的一道时代课题。
漯河以粮食产业著称,而中原食品实验室就是漯河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皇冠明珠”。本文以漯河市通过中原食品实验室在人才引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做法,展现了漯河雄厚的粮食产业基础与中原食品实验室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彼此成就的具体实践。探索出了一条通过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路径。
学习本文,一方面要了解掌握漯河乃至河南在粮食安全供给和粮食产业发展上所做的积极贡献,另一方可以积累在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
皇冠“明珠”照亮食品名城
漯河,是河南唯一“中国食品名城”,有7000余家食品企业,食品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占全省的1/5、全国的1/50。(旗帜注释:漯河是河南重要的农粮作物生产基地,以食品工业出名,著名的有双汇集团、卫龙食品、南街村集团、花花牛乳业等。)
中原食品实验室,是河南唯一由省辖市主导建设的省级实验室,挂牌不足一年,不断攀登科学高峰,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突破了16项关键技术,发布了36项代表性成果。(旗帜注释:在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中,建立中原食品实验室,打造高能级科研创新平台,是河南坚决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具体行动。其它还包括黄河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等。)
两个“唯一”相互融合,彼此成就。漯河深厚的食品产业沃土,推动中原食品实验室“超预期发展”。中原食品实验室这个创新“发动机”,为河南万亿级食品产业集群提供科技支撑。(旗帜注释:品类齐全的食品产业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科技创新为粮食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动力活力,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河南作为重要的粮食大省,已经形成了以粮食产业为核心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必须加持创新引领粮食产业延链强链补链,持续高质量发展。)
实验室到企业仅半小时
“中原食品实验室建在漯河的一大优势是离企业近,最快仅需半小时车程。”9月13日,谈及在中原食品实验室工作的感受,从新西兰林肯大学毕业的陈翰博士表示,企业需求可以及时掌握并解决,实验室最新成果也能尽快就地转化。(旗帜注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原始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是重要途径。)
食品产业是漯河的主导产业,培育了双汇、卫龙等头部企业,形成丰满的食品产业体系。但漯河食品产业也到了新的历史关口:已然大而全,何以强而优?(旗帜注释:过渡段。在充分肯定成绩后抛出问题,粮食产业等传统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结构亟须优化等问题需要破局。)
“对漯河乃至河南食品产业来说,科技创新是‘刚需’。省委省政府下决心在漯河建设食品实验室,可以说魄力很大,也抓住了‘要害’。”中原食品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说。(旗帜注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
科研上连天线。集聚由11名院士和29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领衔的24支科创团队,汇聚省内6所高校、省外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科研力量……中原食品实验室立足“人才高地、创新之源、食品未来”发展理念,精准聚焦精准营养研究与健康食品创制等六大研究方向开展研发,引领食品产业发展方向。(旗帜注释:院士、国家杰青、科创团队、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具体细分领域研发的明确目标,在漯河深厚的食品产业沃土上,迸发出强大力量。)
创新下接地气。两个月时间,中原食品实验室副主任陈历水带领科研团队,马不停蹄走访省内40家食品企业,既上门送科研技术,又寻求深度合作。(旗帜注释:创新基于产业发展的现状,采取深入企业、送“货”上门、合作洽谈等方式,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我们还新组建了休闲食品、酒、副产物利用等9个科研团队,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科研服务。”陈历水说。目前,中原食品实验室累计为双汇、伊利等183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60多次。
漯河集群成链的食品产业生态,也为中原食品实验室发展提供滋养。双汇拥有核心研发团队200多人,牵头组建了河南省肉品技术创新中心。“我们与中原食品实验室联合开展‘卡脖子’技术专项研究,(旗帜注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行业头部企业重视科研创新,打造科研创新团队,加大创新科研投入,持之以恒开展科研攻关,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企业在领域内持续健康发展。)并联手申报争创国家肉类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提升全省乃至全国肉类技术研发水平。”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漯河独具特色的食品创新平台,丰富着中原食品实验室创新能力。依托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建设的河南省食品加工中试基地,先后建成21条生产线,引进8个一流研发团队;去年,漯河挂牌成立了河南省生物发酵与植物提取中试基地,组建了植物提取技术等4个专业化团队。“这两个中试基地已为115家企业开展服务项目303个,中试服务收入累计1.7亿元,推动132个产品落地生产销售。”漯河市科技局局长效国强说。(旗帜注释:本土科研平台科研团队一方面展现了漯河深厚的食品产业发展基础,另一方面也为省级实验室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漯河享誉全国的食品产业优势,使得中原食品实验室甫一成立,便进入高光时刻,引得行业注目。中原食品实验室蹄疾步稳的发展,则为漯河乃至全省食品产业发展赋能,不断增强国家战略科技体系力量。(旗帜注释:中原食品实验室在漯河食品产业优势加持下,赋能漯河乃至全省的食品产业发展,增强国家科研体系力量。)
年轻研发人员慕名而来(旗帜注释:人才是第一资源,高能级的科研平台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吸引各方面人才集聚;打造人才交流沟通平台,鼓励人才落地发展;开展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振兴豫酒,要靠科技创新提升品质。”今年年初,35岁的中国农业大学科研人员陈小雪,作为柔性人才被引进到漯河,带领“90后”团队开展酒类行业研发。来到漯河后,她多次和团队一起,前往舞阳贾湖酒厂、渑池仰韶酒厂调研,帮助挖掘酒业发展新工艺、提炼当地酒文化。(旗帜注释:创新不是从零开始,而是通过全方位调研了解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开展的有针对性的专门性研究。)
今年7月,36岁的温青玉,辞去郑州一家科研单位的工作,加入中原食品实验室。在双汇、小帅才等漯河食品企业蹲点调研一个月后,温青玉选择了动物血液研究方向:从双汇原料的副产物猪血中提取免疫球蛋白等,研制成特医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将把企业副产物的经济效益增加几十倍。(旗帜注释:在行业内细分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研究,提高传统企业高端产品的供给能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漯河通过举办中原食品实验室科学家大会、创新发展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地合作项目会等,持续在全国食品圈、院士圈和科学家圈宣传推介中原食品实验室,吸引优秀科研人员来漯发展。(旗帜注释:全方位引才。通过各种大会、项目,筑巢引凤,吸引大批人才签约落地。)今年,先后组织开展两批集中引才活动和常态化博士招聘活动,目前已正式入职博士5名、硕士37名,科研人员平均年龄30岁。
“我们正加快与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商谈,计划明年起联合培养研究生。通过实验室平台,会吸引更多年轻科研人员来漯河创新创业。”中原食品实验室副主任、实验室乳品与特殊食品团队首席科学家陈树兴说。(旗帜注释:开展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
首个转化成果即将上市(旗帜注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原始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9月13日晚7时,河南三剑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依然机器轰鸣。“中原食品实验室与企业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口感。” (旗帜注释:科技成果转化表现之一-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坚持创新提升品质。)
三剑客公司开辟乳业新赛道,面向中老年开发的无糖黑牛奶,全国销量第一。(旗帜注释:科技成果转化表现之二,开辟产业新赛道,研发新产品,提高高端产品和定制化商品供给能力,扩充抢占市场份额。)中原食品实验室刚成立,便有20多位专家深入三剑客企业车间指导生产。三剑客公司新款产品“快乐酸奶”将于近日推向市场,这也是中原食品实验室首个科研成果转化的产品。今年5月,在第二十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上,“快乐酸奶”受到客户的热捧。
位于漯河市召陵区的华生维克生物工程(漯河)有限公司产品展柜上,各类宠物药品一字排开。该公司生产副总董炎超介绍,中原食品实验室4名年轻研发人员深入企业蹲点,帮助解决生产难题。(旗帜注释:科技成果转化表现之三,深入企业,调研解决企业存在现实问题。)“我们有一款软胶囊产品不稳定,存在沉淀分层的情况,是专家帮我们攻克了难题。”
今年,中原食品实验室累计向全省食品企业推送实验室科技成果232项,与想念、三剑客等9家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合同金额4090万元。离中原食品实验室不远,总投资22亿元、占地500亩的食品科创园正全面开工建设。“新实验大楼、中试基地、标准化厂房预计今年年底启用。”漯河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按照“实验室+研究生院+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旗帜注释: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提高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率,以科技创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让“科研之花”快速结出“产业之果”,加快建设在全省有影响力的食品科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