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从甘肃实际出发,阐述甘肃已有资源禀赋、工业基础、地理位置及政策优势,表明甘肃发展潜力,然后点出甘肃目前存在问题,并根据具体问题提出六点具体措施。内容丰富,措施可行,可用作策论文素材积累。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准确判断甘肃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是甘肃省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旗帜注释:开头强调工业化重要性,提出新型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当前,随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和倡议的深入实施,甘肃作为生态屏障、能源基地、战略通道、开放枢纽的特殊功能定位越来越凸显;(旗帜注释:列举我国有关西部战略和倡议,体现甘肃当前在西部发展中的特殊定位。)拥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工业基础优势、地理区位优势越来越凸显,倾斜政策叠加、发展平台叠加、市场利好叠加的振兴机遇期越来越凸显,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旗帜注释:列举甘肃资源、工业基础、地理位置及政策优势,表明甘肃发展前景。)与此同时,我省仍属于相对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双重压力,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工业产业总量规模小,产业科技创新水平低,产业链条短,集聚水平低,生产成本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对外开放程度仍有待提高,对外部投资的吸引力和利用能力仍有不足。鉴于此,未来甘肃现代化建设可主要从如下几方面推进。(旗帜注释:点出甘肃存在问题,引出下文具体措施。)
以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为抓手,整合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低碳绿色发展模式已成为未来全球工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主导趋势,同时由于新能源、新材料涉及和影响到绝大多数工业产业,将会成为工业产业领域低碳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我省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不仅具有资源禀赋优势,而且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因此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将是未来带动我省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中最大和最有前景,最具关联性与带动性的产业。我省不仅要大力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而且要对我省现有的传统优势产业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特征进行调整转型和整合。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和拓展适合我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技术产业,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旗帜注释:总论点是提出发展新能源产业,整合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西部地区已逐渐成为我国新能源的核心区域,甘肃风电、光电资源丰富,新材料具备相当的产业基础。提出整合、转型现有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依托各市州优势,构建全省四级经济增长极体系。目前,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形成相互协同、合理分工的增长极体系。因此,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牵引带动全省协同联动发展不仅需要中心带动,而且需要构建以“三带”为主的不同等级的增长极体系。(旗帜注释:议论过渡,说明甘肃不平衡问题原因,提出构建新格局。)一是强化“一核”功能,打造牵引带动全省协调联动发展的“头雁”。按照省委省政府“四强”行动中强省会的安排,充分发挥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创新引领作用。二是以“三带”为重点,打造牵引带动全省协调联动发展的产业集聚中心。三是以强县域行动为指引,打造全省协调联动发展的市州增长极。四是构建以“一核三带”为引领,全省协调联动发展的四级增长极体系。(旗帜注释:总论点是构建全省四级经济增长体系。之后分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构建四级增长极体系。甘肃“一核三带”中的“一核”是指建设以兰州和兰州新区为中心、以兰白一体化为重点、辐射带动定西临夏的一小时核心经济圈。“三带”是指建设以清洁能源及新材料和特色高效农业为重点的河西走廊经济带、以综合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为重点的陇东南经济带、以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为重点的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强县域是甘肃提出的“四强”行动之一,其余三个为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
加快具有优势和基础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应首先确定优先和重点发展的产业。其次,确定各产业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并依托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确定产业链(集群)及上下游关联企业。从我省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资源与产业来看,应优先和重点发展新能源、石油化工、冶金、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八大产业(链)。(旗帜注释:总论点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结合甘肃实际优先发展八大产业。)
依托比较优势,加大加快招商引资力度,做大产业规模。依托我省在石化、冶金、新能源、装备制造、中医药、特色农产品等领域的资源及产业优势,通过股权出让、股权置换、技术入股、成立股份公司以及生产合作、技术合作等方式,“点对点”吸引外部产业链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入以我省为主导的产业链,形成资源、市场和利益共享,合理分工协同的产业供应链联盟,快速扩大我省工业产业(链)规模。(旗帜注释:总论点是加快招商引资。提出股权出让、股权置换、技术入股、成立股份公司以及生产合作、技术合作等方式方法招商引资,可以作为招商引资方法积累。)
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园区为抓手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新型工业化的实现有赖于技术创新的驱动和产业的集聚。(旗帜注释:议论过渡。)一是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将技术创新融入企业乃至整个产业链生产流程的创新、生产设施设备的创新和产品的创新;大力推动制造业龙头企业的服务化水平。二是以制造业数字化发展为产业发展赋能。加快推动全省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推广一批典型场景,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和鼓励企业运用数字技术开展全要素、全流程、全链条改造。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园区和产业园区对创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集聚及带动作用,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和产业向科技创新园区、产业园区集中,形成产业增长极;对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园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进行进一步的梳理与凝练,同时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强与各园区在科技创新和产业生产方面的联系,形成园区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协同。(旗帜注释:总论点是提升发展水平。之后从技术创新、数字赋能、强化带动作用三个方面具体说明如何提升发展水平。)
进一步促进和强化全省工业产业的分工协同,促进产业链的关联,形成产业链(结构)韧性。一是促进和强化全省能源产业、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工新材料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及生物医药产业的分工协同。二是以通用化产业构建产业链集群,在此基础上,拓展专业化产业链集群。三是注重省内外产业链之间的关联,即产业链内部上下游之间和产业链之间的分工协同关联。四是构建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形成产业内企业集聚发展,产业间集群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旗帜注释:总论点是促进强化分工协调。之后从产业协同、构建产业链集群、省内外产业链关联、构建产业组织体系四个方面阐述具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