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语:党的二十大期间,***在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要求广西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在全区一季度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广西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全区上下要起步快跑,紧紧抓住关键时间节点,推动各项政策措施提速增质见效,变“热身”为“起跑”,形成开局即加力、起步即提速的发展态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促进各地区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广西作为我国唯一沿海沿江沿边的自治区,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到2035年与全国一道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不断探索符合广西实际、具有广西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旗帜遴选注释:本段引出中心论点,广西在高质量发展中具有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
坚持创新驱动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力量。(旗帜遴选注释:金句过渡。)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广西要加快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旗帜遴选注释:广西创新综合实力持续提升,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54.82%,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位于全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第二梯队。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指数连续6年进入全国前十。)一是构建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整合优化现有的创新平台资源,引导各类创新平台差异化发展,增强创新创业平台扶持力度,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各具特色、重点突出、协同发展、开放融合的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二是促进多领域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鼓励地方政府联合企业、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打通科技创新体系与企业创新体系、产业创新体系之间的融合通道,统筹衔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各环节。三是完善多方位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完善孵化服务体系,搭建线上技术交易平台,为企业及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健全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科研管理机制。(旗帜遴选注释:本段主要从构建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促进多领域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完善多方位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措施补齐广西科技创新短板。)
坚持突出特色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和技术支撑,必须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着力点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广西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要突出区域特色,一方面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金属新材料产业等;另一方面立足沿边沿海沿江开放优势,积极打造跨境产业链、发展向海经济,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二要突出民族特色,重点打造民族特色文旅产业、壮瑶中医药产业、民族传统手工制造业、民族特色食品产业等。三要突出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着力把广西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价值,健全绿色制造体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而不是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四要突出融合发展,以数字化信息化为引领,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旗帜遴选注释:本段主要从突出区域特色、民族特色、绿色发展、融合发展等措施促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发挥沿边优势提升开放发展水平。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指出,广西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一是提升通道枢纽联通功能。全面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完善物流枢纽节点布局,优化提升对外通道能力、综合运输水平和枢纽联通功能,加快完善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体系。二是积极发挥重点平台开放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等重点平台和东兴、凭祥等边境经济合作区的政策优势,支持开放平台整合资源联动发展,持续释放优惠政策红利,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三是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布局建设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充分利用与东盟国家在能源、产业、技术等方面的互补性,大力发展跨境产业合作,创新发展边境贸易。推动与东盟国家在教育、人文、旅游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元化深度交流合作。(旗帜遴选注释:本段主要阐释了利用提升通道枢纽联通功能、发挥重点平台开放引领作用、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等措施促进广西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
坚持以各民族团结奋斗促进共同富裕。民族团结是实现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和根基。广西要持续团结凝聚各民族力量,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持续打造“壮族三月三”系列品牌活动,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开发,促进各类人才汇聚广西,凝聚起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二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好用好东西部协作机制,促进科技、资金等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高素质农民,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三是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强化教育和文化投入,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各族人民,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旗帜遴选注释:本段主要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措施说明了团结奋斗的路径。)